时间 : 2009-12-08 08:53:35 来源:journal.shouxi.net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作者:黄忠义作者单位:716100甘泉县人民医院脑电图室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闭合性颅脑外伤EEGBEAM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X线、CT检查对颅脑外伤引起的骨折、脑损伤较易提供证据。但较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或脑震荡者,常遗有自觉症状,但较少阳性发现,且易引起一过性或较长时间的脑电图改变。本科室采用EEG和BEAM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脑功能动态变化的检查,现对50例颅脑外伤异常EEG、BEAM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检查对象:50例均由本院外科诊断为合性颅脑外伤,男35例,女15例,年龄10~20岁10例,21~30岁20例,31~40岁10例,41~50岁8例,60岁以上2例。其中交通事故13例,斗殴伤15例,跌摔伤20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所有病例伤后均曾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约在30秒内。有头痛、头昏,多数出现恶心部分伴呕吐、焦虑、健忘等症状。体查缺乏神经系统阳性体征。EEG描记:采用秦皇岛康泰微电子有限公司产KT98EEG/BEAM微机处理系统,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耳垂安置参考电极,在清醒、闭目、静坐状态下用单极和双极描记EEG。常规进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睁闭眼反应试验、闪光刺激试验,并采样制作功率谱BEAM直方图。BEAM频率划分:慢波(0.8~7.8Hz)、δ(0.8~3.8Hz)、θ(4.0~7.8Hz)、α1(8.0~9.8Hz)、α2(10.0~12.8Hz)、β1(13.0~19.8Hz)、β2(20.0~29.8Hz)。EEG诊断参考黄远桂标准[1]。
BEAM诊断标准:正常BEAM中大脑各区δ、θ波功率的灰度均低于6级,α的波功率均不低于6级,大脑后半部为高功率区;β波率的灰度级同α波,额、颞区为高功率区,反之则异常。
50例异常EEG中15例(30%)为α波前移,额部α波占优势;患者多为青年(15~30岁10例)。出现棘-慢波,尖-慢综合波者13例(26%)。出现δ、θ波改变者22例(44%),其中15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波幅中低电位,出现少量散在性δ波活动伴有多量4~7Hz之θ活动;6例为中度异常EEG,出现多量低中电位1~3Hzδ波发放,,4~6Hzθ活动;4例为重度异常EEG,出现弥慢性高电位,1~3Hzδ波发放及少量4~7Hzθ活动。BEAM中大脑各区的δ、θ波功率的灰度级均超7级以上;α波功率的灰度级低于6级达4~5级并伴有α波前移倾向,β波率的灰度级同α波;均属异常BEAM范围。
EEG、BEAM检查在颅脑外伤早期应用不多,来诊者多为伤后几日或恢复期的病人。由于EEG,BEAM安全易行,并可观察伤情的演变,故仍不失为一项比较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本组报告的50例中有15例EEG、BEAMα波前移,且在青年的颅脑外伤者出现,与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经过临床治疗可恢复,为预后良好之征象。其余35例EEG,BEAM改变,表示脑的机能仍未恢复;特别是局灶性改变恢复期较慢,可长达数月。部分病人伤后数月甚至数年内仍有头痛、头昏、疲劳、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等颅脑外伤患者后综合征表现。其异常的程度,一般与损伤的程度有关。颅脑外伤患者绝大多数无器质性损伤或仅有轻度器质性损伤,无显著的脑解剖学和结构性组织损害,CT检查不一定能发现,且受条件限制,不能每例颅脑外伤者都做CT检查。EEG、BEAM检查虽然不是置入性的检查方法但它是动态观察脑神经功能变化的重要手段。对诸种脑功能障碍可获取重要情报在脑功能监测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EEG、BEAM出现异常情况时,说明脑功能有障碍,异常程度越高,则功能障碍越重。但是当EEG、BEAM正常时也不并不意味着脑部无病变或脑功能无损害。这可能是因为:脑部病变较轻;疾病早期;病变部位在脑的深部,所放置的电极离病灶部位过远。
一般情况下大脑半球表面的异常易于检出,深部脑回、深部结构、幕下病变、病灶较小等阳性率较低;记录时异常病灶处于非活动状态。因此为了提高其异常检出率,应尽量延长记录时间,反复多次检查,必要时加放特殊电极,进行各种诱发试验。故EEG、BEAM检查是颅脑外伤后的首选方法。它对伤情的判断,损伤灶的定位、程度及预后估计都有一定的价值。并与临床经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互关系,但进行EEG、BEAM追踪观察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之,EEG,BEAM改变是反映脑功能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CT所获得的是形态学方面的信息。虽然它们之间有质的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决不可取而代之,在临床诊断中需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的脑功能及脑组织形态上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价伤情,改善预后治疗有积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远桂,吴声俭.临床脑电图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42~150 2黄远桂.脑电图、脑电形图及其临床应用学习班讲义摘要,1993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