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胆囊癌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时间 : 2009-12-08 01:28:36 来源:www.51lun-wen.cn

[摘要]

中国51在线免费论文资源下载门户网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法律论文、各专业论文、以及演讲致辞、工作总结、简历、发表论文、实用范文、法律文书、心得体会、企业管理、英语论文,计算机论文,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历史、现状及展望作者:沙尘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1-290:41:32ras基因突变使其遗传特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胆囊黏膜发生癌变,并且在胆道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之前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1.4Mirizzi综合征与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是因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或合并炎症所致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是胆囊结石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约占整个胆囊切除术的0.7%-1.4%。Redaelli等对1759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了18例Mirizzi综合征,其中有5例(27.8%)伴发胆囊癌,而所有标本中有36例(2%)发现胆囊癌,二者间差异显著。18例患者中有12例肿瘤相关抗原CA199上升,而5例合并胆囊癌者更为明显,与无Mirizzi综合征者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学者认为,胆囊结石可以引起胆囊黏膜的持续性损害,并可导致胆囊壁溃疡和纤维化,上皮细胞对致癌物质的防御能力降低,加上胆汁长期淤积,有利于胆汁酸向增生性物质转化,可能是胆囊癌高发的原因,而Mirizzi综合征包含了上述所有的病理变化。51-论文-网-欢迎您  通过大量的胆囊癌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对于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已基本得到了共识[3]:①50岁以上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②胆结石病程大于5年;③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④结石直径大于2.0cm;⑤胆囊颈部嵌顿结石;⑥胆囊萎缩或囊壁明显增厚;⑦瓷器样胆囊;⑧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⑨合并异常胆胰管连接;⑩继往曾行胆囊造瘘术者。要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必须正确认识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增强对胆囊癌的警惕性,做好胆囊癌高危人群防治工作,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胆囊癌和作好二级预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上述疾病的人群应当采取积极治疗的措施,并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可望发现较多的早期病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胆囊癌影像学诊断的研究

  2.1B超B超是胆囊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一般的诊断率为80%左右。B超下诊断胆囊癌有4种类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壁厚型、Ⅲ型为混合型和Ⅳ型为实块型。B超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动态观察更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尚可提供有关门静脉及肝动脉有无受侵犯的图象信息,有助于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评估。但由于B超易受腹壁肥厚及肠管积气等因素的影响,早期胆囊癌仍较难检出。内镜超声(E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采用高频探头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对胆囊进行扫描,由于其避免了肠道气体的干扰,能够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以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因而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助于肿瘤的临床分期,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已有为数不多的医院开展了此项检查工作[34]。近来还有通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取胆汁,做脱落细胞检查或胆汁中CA199和CEA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亦可直接穿刺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阳性率可达74%。

51-论文-网-欢迎您

  2.2CTCT在发现胆囊的小隆起样病变方面不如B超敏感,但在定性方面优于B超。CT检查不受胸部肋骨、皮下脂肪和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而且能用造影剂增强对比及薄层扫描,是胆囊癌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其早期诊断要点有:①胆囊壁局限或整体增厚,多超过0.5cm,不规则,厚薄不一,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②胆囊腔内有软组织块影,基底多较宽,增强扫描有强化,密度较肝实质低而较胆汁高;③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有相应征象。厚壁型胆囊癌需与慢性胆囊炎鉴别,后者多为均匀性增厚;腔内肿块型需与胆囊息肉和腺瘤等鉴别,后者基底部多较窄。CT越来越普遍用于临床,对胆囊癌总体确诊率高于B超,结合增强扫描或动态扫描适用于定性诊断以及了解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56]。但是,对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CT仍无法取代B超。

  2.3核磁共振(MRI)胆囊癌的MRI表现与CT相似,可有厚壁型、腔内肿块型和弥漫型等。MRI价值和CT相仿,但费用更昂贵。近年出现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根据胆汁含有大量水分且有较长的T2成像时间,利用MR的重T2加权技术效果突出长T2组织信号,使含有水分的胆道、胰管结构显影,产生水造影结果的方法。胆汁和胰液作为天然的对比剂,使得磁共振成像在胆道胰管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缺损、僵硬或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MRCP在胆胰管梗阻时有很高价值,但对无胆道梗阻的早期胆囊癌效果仍不如超声检查。

  2.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应用PTC在肝外胆管梗阻时操作容易,诊断价值高,但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帮助不大,其诊断价值在于抽取胆汁行细胞学检查。PTC属于侵袭性的检查,术后出血、胆漏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2.5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ERCP对胆囊癌常规影像学诊断意义不大,仅有一半左右的病例可显示胆囊,早期诊断价值不高,适用于鉴别肝总管或胆总管的占位病变或采集胆汁行细胞学检查。

  2.6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对胆囊癌的定性诊断及浸润深度判断的正确性比B超、CT和胆道造影高。胆囊癌常见的血管造影异常为胆囊动脉扩张、胆囊壁不规则和中断、胆囊壁呈高低不平的增厚以及肿瘤区有新生血管形成动脉包绕。日本学者报道,胆囊癌在4mm大小时,便可见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动脉造影可见肿瘤染色现象,肿瘤1.5cm时可清楚显示。当有肝脏浸润时,造影可见肝右动脉有新生血管形成、肝静脉早期淤血和肝右动脉缺损。尽管选择血管造影可成功发现早期病变,但毕竟是创伤性检查,加之技术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并发症,目前尚难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3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癌基因、生长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活化,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或丢失引起的,所以在基因水平上诊断和治疗是人类征服癌症的突破点。现在已经可以直接检测和鉴定一些缺陷基因,使胆囊癌的诊断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上升到基因诊断。目前,研究较多的与胆囊癌相关的癌基因有ras、src、CerbB2、bcl2、Cmyc、bax和Fas基因等,抑癌基因有p53、p16、nm23、p27和Rb基因等[7]。Wistuba等发现胆囊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达90%,其发生较蛋白表达更频繁且更早,提示对p53基因进行LOH检测可能有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此外,bcl2基因在早期肿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基因及其产物在胆囊癌中的变化也在研究之中。近年来,研究表明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改变,是多基因变异积累的结果[810]。有实验证实,对血清中一些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可望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有着潜在价值。基因诊断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51-论文-网-欢迎您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对胆囊癌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故肿瘤标志物检测只能作为诊断胆囊癌的参考,应结合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恶性肿瘤常用标志如广谱肿瘤标志物DR70可见于20种肿瘤患者血液中,大部分肿瘤的阳性率在90%以上,对肝胆肿瘤的敏感性较高。肿瘤相关糖链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在胆囊癌病例有一定的阳性率,而且升高的程度与病期相关。这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术前对良恶性病变鉴别困难时可采用。检测胆汁的肿瘤标志物比血液更为敏感,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率。国外也有学者报道,对胆囊组织或胆道脱落细胞端粒酶mRNA的检测合并常规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诊断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自肿瘤患者的血浆或血清含有的游离DNA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肿瘤相关的异常基因,乃是一种无创伤性肿瘤诊断的新方法。51-论文-网-欢迎您  因此,应加强胆囊癌的基础研究,探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胆囊癌高危因素导致癌变的机制,寻找更加敏感、特异的血清或胆汁肿瘤标记物,从中发现对胆囊癌早期诊断有益的线索,从而摆脱目前胆囊癌早期诊断仅能依靠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4胆囊癌的治疗进展

  4.1手术治疗1976年,Nevin等首先提出了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级方案,具体分为Ⅴ期3级。分期和分级与预后单独相关,分期和分级的相加值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数值越高,预后越差。其依据是胆囊癌组织浸润生长和扩散的范围以及细胞的分化程度。由于其简便实用,很快为广大外科学者认同并广泛采用。多年来,人们对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期与预后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影像学检查日益普及使得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所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原则的思维程序发生了一定变革。51-论文-网-欢迎您  胆囊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人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国内外资料表明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疗效不尽人意。目前,在确诊的胆囊癌病例中仅有20%-30%的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切除。我院50年来胆囊癌的手术率及切除率均逐步有所提高,尤以近10年明显,近10年手术切除率(53.6%)是20年前的2倍,有些不能切除的病例近年来也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姑息性手术,避免了单纯的剖腹探查,对于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与检查方法的发展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有关,但胆囊癌的手术方式仍取决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51-论文-网-欢迎您  早期胆囊癌患者是指NevinⅠ、Ⅱ期或TNM分期为0、Ⅰ期的患者。对此类患者以往认为仅行胆囊切除术即可达治疗目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由于胆囊壁淋巴管丰富,胆囊癌可有极早的淋巴转移,并且早期发生肝脏转移也不少见。因而,尽管是早期病例,亦有根治性切除的必要。许多学者的实践证明,对NevinⅠ、Ⅱ期病例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的长期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纯胆囊切除术,故强调包括肝楔形切除在内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重要性。目前,基本认可的治疗方法是,术前确诊为胆囊癌者应行根治性手术,因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病检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如为NevinⅠ期,不必再次手术,如为NevinⅡ期,应当再次手术清扫区域淋巴结并楔形切除部分肝脏[1112]。临床上早期胆囊癌很难在术前诊断,绝大多数是术中冰冻或术后病理确诊。我院945例原发性胆囊癌资料中,早期胆囊癌(NevinⅠ、Ⅱ期)仅占14.8%,由于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高,所以对术后发现的早期胆囊癌亦应持积极治疗的态度[7]。51-论文-网-欢迎您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上一篇文章: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
下一篇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54例分析【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胆囊癌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多发现贫血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少数病例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生化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胆固醇也可升高,α-谷氨酰转肽酶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