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时间 : 2009-12-07 09:58:41 来源:www.lwlm.com

[摘要]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体会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2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h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d,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一旦发生,血流量可高达300-800ml/分。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抢救。这种抢救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1临床资料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后大出血患者40例,其中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大出血为25例,占62.5%,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为8例,占20%,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为5例,占12.5%,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为2例,占5%。年龄最大38岁,最小20岁,初产妇占20%,经产妇占80%。出血量>2000ml者4例,>1200ml者15例,>500ml者21例。抢救成功率100%。
  2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
  2.1产前监测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2.2产时监测
  2.2.1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检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大出血准备,使用缩宫素时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
  2.2.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检测出血情况,用容器收集出血。
  2.2.3第三产程要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及时缝合。
  2.2.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内出血量超过200ml时,要积极寻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脸色,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特别警惕产妇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3急救护理
  3.1紧急护理
  3.1.1一旦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1.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
  3.1.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采取双鼻导管流量4~6L/min.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3.1.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3.1.5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针对原因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1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产后出血的急救及...”相似的文章

更多>>

产后出血疾病

1.血象 (1)红细胞:急性失血后红细胞的改变因时间而异,在出血早期,红细胞随同血浆按比例流出血管外,血容量虽然急剧减少,而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并不下降;甚至由于血管的反射性收缩,血液重新分配和...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