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成人多囊肾

成人多囊肾的诊断问题:,多囊肾的诊断,成人多囊肾

时间 : 2009-12-07 12:16:51 来源:www.shenshuai120.com

[摘要]

(一)有关成人多囊肾(ADPKD)传统诊断方法的利弊。1、多囊肾病传统的诊断方法:结合家族遗传病史,通过B型超声、CT等影像学方法来检查双肾、肝脏、肺脏、脾脏、卵巢等部位,发现和确诊多囊肾、多囊肝等是当今既方

(一)有关成人多囊肾(ADPKD)传统诊断方法的利弊。
1、多囊肾病传统的诊断方法:
结合家族遗传病史,通过B型超声、CT等影像学方法来检查双肾、肝脏、肺脏、脾脏、卵巢等部位,发现和确诊多囊肾、多囊肝等是当今既方便又准确的诊断手段。是目前国内采取的常规诊断技术,从而发现一系列还未被认知多囊肾家族的病人。
2、传统的多囊肾诊断方法的弊端:
然而多囊肾、多囊肝患者在没有出现有关的症状、体征之前不会被重视,也不会去做检查,更无法及时早的做诊断。除了在家族中有的成员已发病,作为家属发病调查时做检查才能发现潜在病人。否则无法诊断,继而造成了治疗时机的延误。况且作为B超检查、CT、MRI检查,均是检查的肾脏形态、肾脏组织结构、囊肿大小,当囊肿增大后才被发现:如B超仅能发现1cm以上的囊肿、CT仅能发现0.5cm以上的囊肿;MRI仅能发现0.3cm以上的囊肿。待肾脏形态和结构改变后再做检查,必竟会耽误多囊肾的早期诊断,同时也会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
(二)国内外有关多囊肾分子诊断现状――多囊肾的早期诊断
1985年Reeders等采用基因连锁方法成功的诊断ADPKD,开创了分子诊断多囊肾病的先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1、基因连锁分析:采用基因连锁分析将PKD1定位于第16号染色体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展了基因连锁分析诊断ADPKD的工作。目前发现的与PKD1基因连锁的微卫星遗传标记有:SM6、SMF、CW2、CW4、AC2.5、KG8、SⅢ6等。新近使用毛细血管电泳――基因扫描技术使基因连锁分析更精确,检出率更高。但该方法必须在患者家族中至少要有两名患者提供DNA样本,况且父母必须是杂合子。
2、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是指人染色体基因组DNA中的单个柱首酸突变,引起突变前后DNA在变形条件下形成的单链在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胶电泳时,由于碱基三维构象的不同,导致迁移速度出现差异的检测方法。ADPKD患者体内存在着多个PKD基因突变,而利用SSCP检测技术,可以更灵敏地揭示发生在150-200bpDNA位点的突变。对单个位点的变异所致致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而高于PDA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不固定性,故而会有5-30%漏检率。
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
利用离子反向液相色谱技术,通过DNA分离基质,对特定PCR反应产物进行分离。通过温度调节的异源双链分析,自动检测单碱集替换、小片段插入和缺失等基因序列的改变。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省时、省力、成本低之优势,其检出率高达95%以上。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成人多囊肾的诊断...”相似的文章

更多>>

成人多囊肾疾病

(1)实验室检查:贫血不仅可由慢性失血引起,更多的是因尿毒症所伴发的对造血机能的抑制所致,尿常规 可见蛋白尿及肉眼或镜下血尿,脓尿和菌尿也属常见,尿浓缩功能发生进行性减退,肾清除率试验可显示各种程度的肾...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