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0:10:26 来源:www.39kf.com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属于2006年第26卷第9期栏目,主要讲述了【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等相关因素,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6~12岁肥胖组与对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等相关因素,肥胖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肥胖症;遗传;环境暴露;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onGeneticandEnvironmentalFactorsofChildren'sSimpleObesity/
SHENLi-qin,CHENXi-ning,LIChang-ji,etal.
WestChinaSchoolofPublicHealth,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iskfactorsofheredityandenvironmentsonsimpleobesityofchildren,andtoprovideevidenceforthepreven-tionagainstchildren'ssimpleobesity.MethodsAtotalof1876childrenaged6-12yearswerechosen,amongwhom,938childrenwereobesityandtheother938werenormal.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tothesechildren.Datawereanalyzedbyusingthemethodof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Re-sultsTherewerefourinheritfactorsandfifteenenvironmentfactorssentintotheregressionmodel.Cognitionofparentsaboutobese,goodappetiteandparentbothfatwerestronglyrelatedtochildren'sobesity(OR=14.406,9.072,3.203).Thefactorsrelatedtochildren'sobesitywerehigherbirthweigh,par-ents'obesity,notbeingparticularaboutfood,agreementtoparents'suggestiononfood,shorttimeofsports,favoritesofmeatorfriedfood,fastspeedofeat-ing,extrovert,eatingordrinkingtoomuchatonemealandadvertisement.ConclusionNotonlyinheritfactorsbutalsoenvironmentfactorsaffectchildrenobesity.Comprehensivemeasuresshouldbetakenasprevention. 【Keywords】Obesity;Heredity;Environmentalexposure;Factoranalysis,statistical;Child
肥胖症(obesity)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WHO将肥胖列为造成人类疾病负担的全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成都市开展健康监测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体重大于身高标准体重20%的6~12岁儿童作为肥胖组。通过询问病史和查阅学生健康档案,排除非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选取同班级、同年龄、同性别、身高相近、体重在同等身高标准体重90%~110%范围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共调查儿童1876名,其中肥胖组与对照组各938名。 1.2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遗传因素(父母肥胖情况、出生时体重等)、家庭环境因素(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对子女进食行为的影响等)、婴儿期环境因素(婴儿期喂养方式和婴儿期肥胖)、儿童 问卷调查以班为单位,在家长会上发放给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介绍填写方法,学生和家长填写后收回。未参加家长会者由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填写,并由家长签字带回。 1.3统计学分析用Excel2000建立 2结果 在所有研究因素中,共有19项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包括遗传因素4项和环境相关因素15项。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4项遗传因素为父亲肥胖、母亲肥胖、父母双方肥胖、高出生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15项环境相关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因素3项(母亲文化程度、进食服从家长对食物的提示、父母认为胖就是健康的观念)、饮食环境因素7项(食欲好、喜食油炸食品、不挑食/偏食、喜食食物的 根据OR值大小判断,4项遗传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父母双方肥胖(OR=3.203)、高出生体重(OR=1.883)、母亲BMI(OR=1.188)、父亲BMI(OR=1.178)。在遗传因素中,肥胖组父母均肥胖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3.203倍。 15项环境相关因素中,OR>1的有13项,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观念(OR=14.406)、食欲好(OR=9.072)、担心肥胖(OR=6.508)、不挑食(OR=1.905)、服从家长对食物的提示(OR=1.648)、运动时间短(OR=1.612)、喜食油炸食品(OR=1.587)、进食速度快(OR=1.579)、性格偏外向(OR=1.517)、暴饮暴食(OR=1.488)、广告传媒影响(OR=1.332)、母亲文化程度(OR=1.263)、喜食禽肉类食物(OR=1.227)。
表1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讨论 3.1遗传因素与儿童肥胖许多研究发现,肥胖具有家庭聚集性,父母肥胖是儿童肥胖的一种预示。Birch等[1]发现,双亲肥胖家庭的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性远高于双亲体重正常者。国内调查儿童肥胖与父母肥胖关系的结果显示,肥胖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者明显多于对照儿童,肥胖组和对照组父母肥胖的比值比为2.87[2]。本研究表明,父亲BMI、母亲BMI和父母双方均肥胖进入了方程,其中父母双方均肥胖的OR值高达3.203。提示父母均肥胖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父母肥胖的儿童应成为预防的重点人群。另外,肥胖组出生体重OR值是对照组的1.883倍,说明高出生体重也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3.2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肥胖儿童的生活与父母密不可分,其生活方式受家庭模式的影响,特别是12岁以前的儿童,其生活完全依靠家庭的监护。家庭环境受父母的职业、文化、饮食行为、生活习惯、健康知识及营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但许多家庭在育儿行为方面存在许多不妥之处。笔者调查发现,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观念者,肥胖组是对照组的14.406倍,容易导致在生活中鼓励和放纵子女过度进食。 儿童的饮食行为形成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或照看人、同伴、媒体等,其中家长的影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吃某种食物时,如果父母不提示,儿童吃的可能性只有42%,提示后儿童听从的可能性为71%;在儿童拒绝吃时,88%的父母会再给予提示[3]。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肥胖预防的健康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对父母的同期教育。 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对儿童的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李艳平等[4]报道,儿童看电视时间与儿童要求其父母购买、家长实际购买电视广告食品以及儿童实际消费 3.3儿童个人因素与肥胖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肥胖儿童食欲好的概率是对照组的9.072倍,暴饮暴食和不挑食的OR值均大于1。肥胖儿童的食欲很好,每餐饭量大,经常暴饮暴食,均可能造成儿童进食量过大,摄入各种营养素过多,最终导致肥胖。 “进食速度快”也进入了回归方程(P<0.01),且OR>1,表明进食速度快有增加儿童肥胖的可能性。与进食速度快、不能使饱腹感及时发生反馈,致进食过多有关。 食物种类对儿童肥胖影响很大。肥胖组儿童喜欢吃甜食、喜欢吃油炸食品和禽肉类食品,经常喝饮料,而喜欢吃蔬菜、水果的较少。现在的西式快餐很受学生的欢迎,最受欢迎的食品是薯条、汉堡、炸鸡腿及冰淇淋等。长期进食这些高能量、高脂肪快餐食品,容易导致肥胖。此外,儿童经常喝各种甜饮料,可能也是导致儿童趋向肥胖的原因之一。 在运动方面,肥胖儿童每周户外运动的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运动时间方面明显不同,提示运动时间过短可能是儿童肥胖的一个危险因素。 研究还显示,肥胖儿童性格偏外向的居多,肥胖组性格外向者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1.517倍,与曹岩等[5]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能与外向者比较无忧无虑、食欲旺盛,容易造成肥胖有关。 4参考文献 [1]BIRCHLI,FISHERJO.Developmentofeatingbehavioursamongchildrenandadolescents.Pediatrics,1998,101(3):539-547. [2]丁宗一.1986~1996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04-407. [3]马冠生.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26(4):240-242. [4]李艳平,马冠生.看电视时间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2,29:115-118. [5]曹岩,李振江,程柄香,等.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特点及肥胖因素的矫正.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5):554-555.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校20046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610041。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