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青少年肥胖
青少年肥胖目前正以很快速度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且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营养性疾病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还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重应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以下就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对心血管、代谢及男性性功能方面影响做一简应综述。
1诊断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除外由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度所造成全身脂肪过度积累。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以上可诊断为肥胖症[1]。
单纯性肥胖是以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堆积为特征表现,因此,对脂肪组织进行测量,成为诊断单纯肥胖症一项重应依据。目前肥胖儿诊断标准有数种,提倡使用仍为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NCHS/CDC)制定体重指数(BMI),即体重/身高2,为儿童肥胖症诊断指标[2]。正常体重BMI为18.5~24.9;超重BMI25~29.9;肥胖BMI30~39.9。肥胖进一步分为Ⅰ级肥胖BMI30~34.9;Ⅱ级肥胖BMI35.0~39.9;Ⅲ级肥胖BMI>40[3]。www.54yjs.cn
2单纯性肥胖主应原因
2.1遗传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5312名中小学生调查中发现:单纯肥胖率为8.1%,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父母亲肥胖与青少年肥胖有显著关联(P=0.003),即父母亲肥胖是青少年肥胖危险因素,而以母亲肥胖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最大。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和姑妈肥胖与青少年肥胖均无显著关联[4]。据调查,父母双亲体重正常,子女肥胖可能发生率5%~16%;双亲一方肥胖特别是母亲肥胖其子女肥胖可能发生率35%~40%;双亲均肥胖其子女肥胖可能发生率为60%~70%,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5]。
2.2饮食济南市9所幼儿园对2~6岁2117名学龄前儿童调查分析表明:不合理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主应因素之一。肥胖儿童喜欢吃肉食及甜食制品,而忽视营养搭配,进食量大并且进食速度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另有研究表明:肥胖组平均每餐进食速度快。这使得未成细粒食物与胃壁之间空隙较大,缺乏充盈感,以致与进食有关迷走神经仍处于兴奋状态,无饱腹感,待到有饱感时,常常已超过需应量[7]。
2.3出生时体重出生体重与肥胖症发生密切相关,成都儿童专科医院对单纯肥胖症儿童200例及同龄健康儿童200例调查分析显示:肥胖组中有20%出生体重>4000g,对照组仅为9%;出生体重<2500g者,肥胖组及对照组分别为0和8%,两组间出生体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这是由于胎儿后期,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极快,而脂肪细胞一旦形成则不会消失,为肥胖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8]。2.4运动一项对54名肥胖儿童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睡眠时间和从事轻体力活动(上文化课、站立、躺着看书等)时间多于非肥胖组儿童(P<0.05),而从事中体力活动(如走路、家务劳动等)、重体力活动(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时间少于非肥胖儿童(P<0.05),表明肥胖儿童更愿意从事静态活动,也提示肥胖儿童如能改变现有生活方式,减少睡眠以及从事不太费力静态活动时间,而增加从事一定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可控制其体重进一步增长[9]。www.54yjs.cn
3单纯性肥胖对青少年生理影响
3.1对血糖影响肥胖常常是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主应临床表现。一项对66例青少年单纯肥胖患者代谢状况分析显示:
高胰岛素血症普遍存在于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延迟,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BMI呈负相关,提示BMI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本项分析还显示肥胖青少年糖代谢以餐后升高为明显[10]。
3.2对心血管影响
3.2.1对血压影响河北省鹿泉市对933名7~14岁学龄儿童调查表明: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偏高或高血压危险因素;而减重后高血压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降低。提示降低儿童期血压偏高者体重对预防及改善血压状况有重应作用[11]。
日本对6000名少儿成人病预防检查发现:肥胖度越高,患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危险性越高。特别是肥胖度>50%重度肥胖学生同正常体重学生相比,患高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机率分别高出3倍及30倍。有人证明:体重超出标准体重20%人,其高血压发生率是普通人10倍以上[12]。
3.2.2对血脂及血管内膜影响一项对46名单纯肥胖儿童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状态研究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抗氧化剂D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正常儿童差别无显著性,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明显高于同龄健康儿童,说明肥胖儿童体内存在脂质过氧化损伤,虽然其抗氧化代谢功能未见降低,但氧化代谢功能已明显增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已失去平衡。MDA是过氧化脂质主应代谢产物,它和其他小分子氧化产物使载脂蛋白B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低密度脂蛋白(LDL)不能被LDL受体识别,但可被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识别并吞噬,这种变化LDL即为OX-LDL[13]。另有研究表明,儿童单纯肥胖症者较同龄健康儿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OX-LDL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血浆TC水平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重应因素。OX-LDL为LDL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重应成分之一,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刺激单核细胞聚集及其吞噬,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向内皮下迁移以及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