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单纯性肥胖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概述|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概述说明书|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概述价格|

时间 : 2009-12-07 09:08:05 来源:www.777aaa.com

[摘要]

找药网:中国医药搜索平台.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概述



概述:
肥胖病或单纯性肥胖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病。
临床表现:1.本病以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2.患儿进食量大,懒于活动。3.外表呈肥胖高大。4.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为显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5.男孩患儿性发育大多正常,智能良好。6.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症。
治疗措施:1.饮食管理食品应以蔬菜、水果、麦食,米饭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豆及其制品。2.增加体格锻炼。3.对青少年一般不鼓励用药。有时可用苯丙胺以减低食欲。4.对并发低氧血症的治疗并发气促、低氧血症及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和低浓度氧气吸入,进行抢救。
疾病描述
小儿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小儿单纯性肥胖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目前约占5-8%。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且儿童期肥胖可延续至成人,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症状体征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明显肥胖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使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氧血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症。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新皮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重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堆积应与住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到乳腺组织硬结,男性肥胖儿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可隐匿在阴阜脂肪垫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
肥胖小儿性发育长较早,故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由于怕被别人讥笑而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
疾病病因
95%-97%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营养素摄入过多
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1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殖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2.活动量过少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肥胖。有些疾病需要减少活动,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
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4.其他
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病理生理
1.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总T4、游离T4、总T3、游离T3、反T3、蛋白结合碘、吸131碘率等均正常,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有正常,但发现T3受体减少,被认为是产热减少的原因。
2.甲状旁腺激素及维生素D代谢,肥胖儿血清PTH水平升高,25―(OH)D3及24,25―(OH)2D3水平也增高,可能与肥胖的骨质病变有关。
3.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肥胖儿血浆生长激素减少,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消失,在低血糖或精氨酸刺激下生长激素分泌反应迟钝,但肥胖儿IGF1分泌正常,胰岛素分泌增加,对生长激素的减少起到了代偿作用,故患儿无明显生长发育障碍。
4.性激素的变化:女性肥胖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可有月经不调和不孕,男性患者因体内脂肪将雄激素芳香化转变为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增高,可有轻度性功能低下,阳痿、但不影响睾丸发育和精子形成。
5.糖皮质激素:肥胖患儿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及皮质醇均可增加,但血浆皮质醇正常或轻度增加,昼夜规律存在。
6.胰岛素与糖代谢的变化:肥胖者有高胰岛素血症的同时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致糖代谢异常,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诊断检查
小儿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
体重指数(BMI)是评价肥胖的另一种指标。BMI是指体重(kg)/身长的平方(M2),小儿BMI随年龄性别而有差异,评价时可查阅图表,如BMI值在P85―P95为超重,超过P95为肥胖,须与可引起继发性肥胖的疾病鉴别。
治疗方案
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热能性食物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过剩的脂肪不断减少,从而使体重逐步下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两项最主要的措施,药物治疗效果不很肯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严重,不宜用于小儿。
1.饮食疗法
鉴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以及肥胖治疗的长期性,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食谱应用最广。低脂饮食可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但不可避免会同时促使蛋白质分解,故需同时供应优质蛋白质,高蛋白食物常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烹调时应适当限制用油。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后会强烈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脂肪合成,故必须适量限制。食物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饱腹感,故应鼓励其多吃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其纤维还可减轻糖类的吸收和胰岛素的分泌,并能阻止胆盐的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排泄,且有一定的通便作用;萝卜、胡萝卜、青菜、黄瓜、番茄、莴苣、苹果、柑橘、竹笋等均可选择采用。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减肥具有重要作用,如戒绝晚餐过饱以及吃夜宵的习惯;坚持少食多餐,不吃零食,细嚼慢咽。平时要避免让患儿看到美味食品,以免引起食欲中枢兴奋。
2.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能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加强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发育。但肥胖小儿常因动作笨拙而不愿锻炼,可鼓励既有效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如果运动后疲惫不堪,心慌气促以及食欲大增均提示活动过度。
3.药物治疗
苯丙胺类和氯苯咪吲哚类等食欲抑制剂以及甲状腺素等增加消耗类。药物对儿童均应少用。
预防
孕妇在妊娠后期要适当减少摄入脂肪类食物,防止胎儿体重增加过重,要宣传肥胖儿不是健康儿的观点,使家长摒弃“越胖越健康”的陈旧观念,父母肥胖者更应定期监测小儿体重,以免小儿发生肥胖症。

填写此药品企业信息(免费) 查看此药品生产企业 我要提问/回答  查看全部问题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单纯性肥胖疾病

测量身高,称量体重是肥胖人减肥治疗最基本的检查。 查空腹或餐后胰岛素能识别肥胖症(病)的特征。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能了解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有关的血脂化验能了解肥胖人是否合并高脂血症。 甘...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