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6:35:26 来源:www.80075.com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治疗应用/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5-0134-01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碱性胆汁返流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5-0134-01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碱性胆汁返流而灼烧胃粘膜所引起的胃炎。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从2003年4月~2005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4例,收到满意效果,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6例进行临床对照,现将疗效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治的9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全部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的诊断标准,即:①持续性上腹痛,多与饮食无关,不为抗酸剂所缓解,腹胀、恶心或返苦水,口干、口苦等;②胃镜检查示胃液呈黄色、深黄色或黄绿色,胃粘膜充血、水肿、变脆或糜烂,幽门口有胆汁返流;③慢性胃炎改变:病变黏膜呈红白相间,黏液分泌增多,可见散在糜烂、出血。依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24~62岁,平均38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6年;伴有胆囊炎8例,胆囊结石5例,食道炎3例。对照组36例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3~64岁,平均36岁;病程6个月~6.5年,平均3.5年;伴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4例,食管炎3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伴随疾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西咪替丁,每次0.2g,1日3次,饭后服;吗叮啉20m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配服中药汤剂,法半夏、干姜、甘草、大枣、炒枳壳、黄连、党参、木香、厚朴、郁金各10g,炒白芍、丹参、柴胡、公英各15g。加减有便秘加枳实、大黄;寒症明显者加吴茱萸、肉桂;夹食滞者加焦三仙;恶心加竹茹、生姜;嗳气者加赭石、旋覆花。每日1剂,煎2次,取汁300ml,早、晚餐前半小时服,28剂为1疗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西咪替丁0.2g,1日3次,饭后服;吗叮啉20m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奥美拉唑,每次1粒,1日2次,饭后服。同样服28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胆汁返流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胆汁返流消失,胃黏膜基本恢复光滑者;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有不同程度减轻,胃镜检查基本无胆汁返流;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善者。 治疗结果疗效比较:列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随访26例治愈患者,1年内无复发。 典型病例:王某,男,42岁,教师。上腹持续性饱胀、疼痛、恶心,时而返苦水2年,曾多次服西药治疗,时好时歹。经人介绍来诊,查胃镜,符合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经服西药西咪替丁,每次0.2,1日3次,饭后服;吗叮啉,每次20m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服中药:法半夏、干姜、甘草、大枣、炒枳壳、黄连、党参、木香、厚朴、郁金各10克,炒白芍、丹参、柴胡、公英各15克,赭石、旋覆花各15克,每日1剂,煎2次,取汁300ml,早、晚餐前服,服药4周,上腹饱胀、疼痛、恶心消失,约3天后复查胃镜,胆汁返流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 4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率高,单纯西药治疗复发率也高。从本组资料分析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优于单纯西药组,中西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随访病例,复发率低。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范畴。其发病系因情志失畅,以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热,移热于胆,或肝、胆兼夹外邪,湿热内蕴,胆腑气血壅滞,疏泻失常,胆液不循常道;或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胆汁不循胃气下降肠腑,而随胃气上逆;或因年老体弱,脾胃虚寒,气机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胆汁上逆;或病邪乘虚内陷,寒热互结,中焦痞阻,升降失常,致胆汁上逆,即成本病。主要病机是“邪在胆,逆在胃”。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吗叮啉可加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窦、十二指肠运动而抑制胆汁返流。中药方中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配枳壳、香附行气消胀,丹参化淤通络,白芍、甘草柔肝止痛。全方具有疏理肝气、活血行气、消除胀满、制酸止痛,促进胃肠蠕动和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陈贵廷.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35~436. 张侃,黄福斌.辩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62例[J].河南中医,2002,22(1):44.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4例疗效分析张在晨 田利霞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1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浅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外感病的辨治特点下一篇: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