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0:22:37 来源:www.xh39.com
急性中耳乳突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25%~34%的病人需行手术切除感染灶才能治愈。我们对有明确并发症或在行鼓膜切开、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48~72h后无好转的病人,都作了CT检查
选择患有急性中耳乳突炎行乳突切开术的病例51例,45例作了CT检查,37例有或怀疑有急性乳突炎并发症,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从1个月到79岁,平均年龄8.5岁。术前均行CT检查。作颞骨CT检查时未作增强扫描(厚度为1mm,层距为0.6mm),对疑有颅内、外并发症的患者行颅部CT增强扫描(层距为5mm),所有的病人经抗炎及乳突切开术后治愈。
37例行乳突切开术,包括27例耳后骨膜下脓肿;3例面神经瘫痪;3例脑膜炎;1例硬膜外脓肿;1例硬脑膜下积脓;1例硬膜外脓肿并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疑为乙状窦血栓形成。27例耳后骨膜下脓肿病人,26例CT给出正确诊断,其中1例未被CT发现但在手术中证实有脓肿形成。18例在手术中发现有乳突皮质破坏,1例手术发现有乳突皮质破坏而CT没有提示,2例CT显示有乳突皮质破坏而手术中未发现。而硬脑膜下积脓、窦周脓肿、硬膜外脓肿在CT检查及手术中发现一致。1例CT显示乙状窦血栓形成,而手术中发现乙状窦血流正常。
3例伴有脑膜炎的病中,1例症状恶化出现癫痫发作;1例伴有面神经瘫痪;1例CT显示后颅凹骨质破坏。而在3例有面神经瘫痪的病人中2例有胆脂瘤,后经手术证实。另一例患者尽管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仍出现完全性面瘫后作了乳突切开术。对有胆脂瘤的病人CT扫描显示上鼓室、鼓窦入口扩大,听骨链、上鼓室侧壁破坏。
我们还发现耳后骨膜下脓肿仅在5个月到11岁的小孩中被发现,其中5个是婴儿,胆脂瘤形成并耳后骨膜下脓肿则在2个11岁的儿童中被发现。
在大部分病例中CT对各种急性中耳乳炎并发症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其敏感性达97%。
颅内并发症的发生有3个途径:感染直接扩散、血栓性静脉炎及通过与颅内、外直接联系的颅骨双静脉血行播散。颅外静脉系统经过乳突导血管进入乙状窦,沿着岩部乳突孔及岩鳞缝直接扩散或血源性扩散而引起脑膜炎。耳后骨膜下脓肿的发生独立于脑膜炎。颅外耳后骨膜下脓肿、颅内的硬膜外脓肿、乙状窦脓肿的发生通常是直接的骨质破坏或沿脉管扩散的结果。
本研究发现CT检查结果与手术发现有时不一致。在一些病例中CT检查提示有并发症而手术中未发现。如1例乙状窦血栓形成;2例乳突骨质破坏并耳后骨膜脓肿的儿童;1例后颅凹骨质破坏并脑膜炎。有时情况正相反,如1例CT未发现但在手术中证实有脓肿形成,1例手术发现有乳突皮质破坏而CT没有提示。这表明CT检查虽然对中耳感染并发症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作用,仍然应根据临床及手术发现进行修正。
经统计,对耳后骨膜下脓肿诊断准确率为96%(26/27)。对伴有耳后骨膜下脓肿并乳突骨质破坏,包括颅内并发症,如: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窦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为94%(17/18)。而急性乳突炎伴有面神经瘫痪多与胆脂瘤有关。
我们的经验提示CT对急性中耳乳突炎并发症的敏感率为97%。这对指导急性中耳乳突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应注意到CT检查还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进行手术时应考虑这一情况,以彻底清除病变。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