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肺性脑病

东莨菪碱纳络酮佐治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时间 : 2009-12-07 03:15:48 来源:www.xue163.com

[摘要]

东莨菪碱纳络酮佐治肺性脑病疗效观察:$简介$.._学网(Xue163.com),学尽天下知识,中国教学第一门户


作者:徐建然陈笑瑛陆备军张信祥

【关键词】肺性脑病

  1993年3月至2006年3月,作者收治肺性脑病67例,按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两组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多脏器损害情况及抢救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和合理的抢救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7例均为急诊及住院患者,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病情分级:轻型: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中型: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语无伦次,结合膜充血水肿,各种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重型:昏迷,或癫痫样抽搐,结合膜充血水肿明显,眼底视乳头水肿,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出血或休克。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表1两组一般资料(略)

  1.2治疗方法

  67例患者全部常规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联合用药,2~3种抗生素联合足量静滴,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抗呼吸衰竭等治疗。肺性脑病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外,予东莨菪碱针静注,轻型0.03~0.06mg/kg,中型0.06~0.09mg/kg,重型0.09~0.12mg/kg,1~2次/d,连用2~3d停药[2];纳络酮针轻、中型0.4mg/h,重型0.8mg/h间断静注治疗。19例重型肺性脑病患者中,17例予呼吸机机械辅助呼吸,其中9例同时用东莨菪碱针微泵静注和(或)纳络酮针静注。对照组常规治疗,未加用东莨菪碱及纳络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

67例肺性脑病患者经积极抢救,36例好转,31例死亡,病死率46.27%。其中治疗组死亡11例(病死率为34.38%);对照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57.14%)。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分级和常规治疗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抢救中,两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见表2。表2两组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略)

两组出现的多脏器损害表现为:心力衰竭,主要是右心衰竭,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中,两组并发多脏器损害情况见表3。表3两组并发多脏器损害情况(略)

共2页。12
点此复制本文推荐给您的朋友热点推荐:
【在线书库】【色情美女】【本站论坛】【大中小】【发表评论】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更多关于“东莨菪碱纳络酮佐治肺性脑病疗效观察”的新闻・东莨菪碱纳络酮佐治肺性脑病疗效观察(2008-8-231:49:25)
・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23例外科处理(2008-8-231:49:25)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疗效观察(2008-8-231:49:25)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2008-8-231:49:26)
・中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60例疗效观察(2008-8-231:49:26)
・高危尿毒症患者每日透析的初步临床观察(2008-8-231:49:26)
・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的临床分析(2008-8-231:49:27)
・妊娠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与母婴预后分析(2008-8-231:49:27)
・微创技术在Mirizzi综合征中应用分析(2008-8-231:49:27)
・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探讨(2008-8-231:49:27)
精彩成人信息未成年勿点友情推荐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东莨菪碱纳络酮佐...”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肺性脑病疾病

1、血气分析可见PaCO2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 增高,标准碳酸氢盐(SB)和剩记碱(BE)的含量增加及血pH值降低。 2、脑脊液压力 升高,红细胞增加等。 3、脑电图呈不同程度弥漫性慢性波性异常,且可有阵发性变化...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