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17:58:17 来源:www.gdpcc.com
本标准的第4、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0-2000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主要为适应核能和辐射应用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外照射事故中所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诊断和处理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修订编制而成。我国于1980年、1987年、2000年曾先后制定过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但自2000年公布实施以来,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国内外早有了新的进展和新的认识,如重度以下骨髓型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不出现极期宏观临床表现,提出了进入极期和恢复期的新的判断指标。并积累了大量治疗的经验如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此外,对肠型和脑型诊断标准另行规定。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根耀、常世琴、毛秉智、王桂林、谭绍智、罗庆良。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criteriaforacute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
GBZ104-2002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事故照射、应急照射后受到大剂量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医疗照射以及核战争等情况下受照后引起急性放射病者,也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诊断和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102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2103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6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acute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其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3.2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onemarrowformofacuteradiationsickness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hematopoieticformofacuteradiationsickness)是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3.3肠型急性放射病intestinalformofacuteradiationsickness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假缓期和极期三阶段病程的严重的急性放射病。3.4脑型急性放射病cerebralformofacuteradiationsickness是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4诊断原则必须依据受照史、现场受照个人剂量调查及生物剂量的结果(有个人剂量档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并结合健康档案加以综合分析,对受照个体是否造成放射损伤以及伤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5诊断标准5.1受照后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和实验室检查所见是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其严重程度、症状特点与剂量大小、剂量率、受照部位和范围以及个体情况有关。对多次和,或高度不均匀的全身照射病例,更应注意其临床表现的某些特点。5.2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5.2.1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1-10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5.2.2早期可参照表1和图1作出初步的分度诊断。
表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
照后1~2天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值(×109/L)
受照剂量下限
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1~2h后呕吐、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
1h后多次呕吐,可有腹泻、腮腺肿大、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1h内多次呕吐和腹泻、休克、腮腺肿大,白细胞急剧下降
图1急性放射病早期诊断图
注:按照后l2h或24~48h内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该时间内病人出现过的最重症状(图右柱内侧实线下角)作一联线通过中央柱,柱内所标志的程度就是病人可能的诊断;如在照后6h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则仅根据病人出现过的最重症状(图右柱内侧实线的上缘)作一水平横线至中央柱,依柱内所标志的程度加以判断,但其误差较照后24~48h判断时大。第一次淋巴细胞检查最好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辐射药物前进行。
5.2.3在全面检查和严密观察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可参照表2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临床分度及分期诊断。
最高体温,℃
白细胞最低值(×109/L)
受照剂量下限,Gy
注:+、++、+++分别表示轻、中、重。
极重度骨髓型
血红蛋白升高
最高体温,℃
受照剂量,Gy
注:+++表示严重,++为中度,+为轻度,―为不发生。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