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身边的
放射病危害张天华 发布时间:2005-11-2210: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不久前,在哈医大一院住院达3个月的崔某因医治无效死亡,在崔某的死亡诊断书上写着:“放射病,骨髓型极其重度。”她是哈尔滨市“7・13”辐射事件的第一名死亡者。经初步调查,崔某的孙女把一个类似“轴承”的金属棒捡回家,致使100多名附近居民受到辐射,放射源名为铱-192,主要用于焊接等领域,是一种工业探伤用的放射源。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 在接
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与畸形。 急性放射病是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和内照射都可能发生急性放射病,但以外照射为主。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病的射线有γ线、中子和χ射线等。放射源主要包括医院使用的CT、亚氦刀、骨密度测量仪等医疗器械,以及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使用的测厚仪、测重仪、密度计、料位计、液位计等设备。 ■放射病是能预防的 由于放射病的损伤涉及全身各器官,所以仍以综合治疗为主。 一、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进食,给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并易消化的食物,极重度病人可用静脉保留导管补充营养。 二、保护造血功能,延缓和减轻造血损伤,可口服多种维生素,重度病人可少量输血。 三、预防感染和预防出血。 放射病是完全可能预防的,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专业训练,做好放射卫生防护教育,在具体操作时要严格遵守防护规程,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对从事开放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除加强生产环境的防护措施外,还应重视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和建立消除沾染制度。应做好放射性工作人员就业前的健康检查,凡患有活动性
肺结核、严重肝肾疾患、
血液病者均属放射工作者的禁忌症。参加放射工作后要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进行定期体检和血象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保障健康。做好辐射监测工作,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辐射强度、放射性物质的空气浓度、表面沾染程度,以及个人当量剂量等,建立档案,定期作出卫生学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对放射源应加强管理 我国1989年10月出台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规定,在从事生产、使用、销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前,都必须向有关部门登记备案。条例还规定,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