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6:01:16 来源:chunxihan.blog.hexun.com
什么叫腓骨肌萎缩症(CMT病1型,即CMT1/HMSN1)? - chunxihan的博客 - 和讯博客
腓骨肌萎缩症(CMT病1型,即CMT1/HMSN1)CMT病(腓骨肌萎缩症)1型(即CMT1/HMSN1)是最常见的CMT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多于5~25岁起病,缓慢进展,大多不影响寿命。临床表现多见起始于下肌远端的无力萎缩,可累及上肢,伴感觉缺失。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小腿肌肉明显萎缩,呈“鹤腿样”表现。膝、踝反射减低或消失,弓形足或足下垂。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多在10―30m/s,范围可在5~38m/s(正常>40―45m/s)。神经活检见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减少,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形成“洋葱球”结构。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又将CMT1分为6型。CMT1A与PMP22CMT1A占CMT1的7O%~8O%,与位于17pl1.2的PMP22基因相关。PMP22基因编码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有4个跨膜域、3个胞内域和2个胞外域,在周围神经中有高度表达,占总髓鞘蛋白的2-5%,主要存在于髓鞘的致密部。其表达受轴突调节,其功能可能为维持髓鞘结构的完整性、调节细胞周期及作为粘附分子。PMP22基因发生重复突变致编码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导致CMT1A的最常见因素。PMP22基因缺失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ereditaryneuropathywithliabilitytopressurepalsies,HNPP)相关。该区域的重复和丢失主要是由于其两侧存在24KbCMT1A―REP,是不平等交换断裂热点,故重复区域包含PMP22基因的重复序列,也包括其近端和远端的序列。1999年Nelis与Haites等发现PMP重复越多表型越重;此后提出了即基因剂量效应。基因剂量效应与CMT1A基因型一表现型相关联:两个正常等位基因表现为正常野生型:一个正常等位基因导致轻微的表型,如HNPP的17pl1.2区域缺失:三个正常等位基因导致较为严重的表型.如通常所见CMT1A的17pl1.2区杂合性重复:四个正常等位基因导致最严重表型,如17pl1.2区重复的纯合子。此外PMP22基因点突变在无重复的CMT1A家族中相继发现并报道。PMP22点突变较单个17pl1.2重复有更重的临床症状,推测是由于显性负相或蛋白缺失机制所致。
摘自段晓慧的综述。JournalChina-却∞FriendshipHospital,2009Apr,Vo1.23,No.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年第23卷第2期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