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一个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腓骨肌萎缩症2型位点定位于12q24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2500。临床上依据病理和电生理特点可分为两型:
脱髓鞘型(CMT1型),其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38m/s),神经活检示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增生形成洋葱球样结构;轴突型(CMT2型),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不明显(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38m/s),神经活检示轴突变性,而极少有脱髓鞘改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MT2型已定位6型(分别位于1p36-35,3q13-q22,7p14,8p21,7q11-q21和3q13.1),但仅4型疾病基因被克隆,分别为驱动蛋白超家族成员1B基因(kinesinsuperfamilymember1B,KIF1B)突变导致CMT2A型、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基因(RAS-relatedGTP-bindingprotein7gene,RAB7)突变导致CMT2B型、甘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glycyltRNAsynthetasegene,GARS)突变导致CMT2D型和神经丝轻链基因(neurofilament-lightgene,NEFL)突变导致CMT2E型。我们在中国的湖南、湖北两省发现一个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MT2型家系,除了两例患者表现为下肢近端和远端都明显萎缩外,其余患者都具有典型的CMT2型临床表现。通过连锁分析方法初步排除了CMT1A型、CMT1B型、CMT2A型、CMT2D型、CMT2E型和CMT2F型后,我们对该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最终将其疾病基因定位在12q24.2-q24.3上D12S1720和D12S1611之间6.8cM范围内,在微卫星标记D12S76获得最大两点连锁LOD值6.35(θ=0)和最大多点连锁LOD值8.48(θ=0)。这是国际上定位的一型新的CMT疾病基因位点,我们将之命名为CMTZG型。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的方法不支持最可能的功能候选基因HW为其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