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0:46:41 来源:news.qq.com
海南钩虫病高发 政府和民众双重忽视使病情难防
“贫困病”
低保补助。但由于没有劳动能力,40元的补助并不能改善吴的生活。吴文英说,她在2000年确诊之前好长时间里发现自己大便里有虫,但从来不知道这会造成多大影响,因此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没大病,只是无力,去什么医院啊,穷。”吴文英说。
“这确实是一种贫困病,越穷的地方,感染率就越高。”海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善青说。钩虫感染链条中的典型特征,一是带有钩虫卵的粪便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导致土壤感染;二是人们皮肤裸露,尤其是赤脚接触土壤,导致感染,这两者均与当地的贫困现实密切相关。
根据海南省的调查,在钩虫病的分布上,城镇一般为水泥路面,经济生活较好,卫生知识相对较高,居民从事农业劳动少,绝大部分人穿鞋,感染机会少;海滩地带树林少,阳光足,地碱性,不适合钩虫生长发育,感染率低。
感染率高的地区,主要是生活水平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农民欠缺改水改厕和防护意识,又有拉野大便的陋习,土壤受钩虫卵感染严重。由于贫困,人们普遍赤脚下地劳动,小孩从小不穿鞋子。
[评论]“圣诞日”是作践孔子吗?评人群分布上,钩虫病感染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以文盲感染率最高,职业以农民感染率最高。苗族等居住在贫困山区、缺乏卫生知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感染高发区。
在道崇村,虽经过省卫生部门的治疗,但据村支部书记黎学洪的估计,感染率应该又回升了,因为村里仍有1/3的农户没有厕所,而随地大小便,这会造成当地土壤的普遍感染,继而感染全部人口。
“虽然政府对修建达标厕所每户有200元补助,但一般家庭仍对上千元的厕所修建费用感到无力承担,还是穷。”黎学洪说。
“越穷越不注重防治,特别是钩虫,不是得病就能表现出严重的症状,除非长期失血造成身体和智力明显的发育迟缓才会引起重视。真正有意识防病的农民少之又少。”王善青说。
双重忽视
长期以来,海南省一直进行着防治钩虫病的努力,但不可否认,基层的工作仍显薄弱。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五指山市防疫站一位官员矢口否认有钩虫病的感染者,海南省红十字会一位官员对此质疑说:“五指山没有钩虫病感染者不可能,在海南,五指山的问题最严重。”这位官员说,“他们不重视,不当回事,可能就不想承认。”“在我们印象中,跟可以死人的主要传染病疟疾相比,(钩虫病)不太严重,因此政府没有当重点传染病来抓,什么资料也没有。”万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兼防疫站长李海平承认万宁市在这方面“从来都是忽视的”。
李海平说,查阅档案后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间,万宁市医院总共诊断出5例钩虫病人。但万宁市人民医院的统计结果与此有所出入,自2003年以来,该院共诊治了7名钩虫病人,而且都是以检查其他疾病的名义检验粪便时发现的。
“整体来说,不可能像对待其他急性传染病那样重视。”王善青说,“海南有一些特点,在北方已经快要消失的疟疾,在海南和云南还很严重,我们把大量人、物、财力投入疟疾。”另外一个忽视的原因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钩虫病不属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海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处长文健夫说:“钩虫病说来不是大病,相关部门没有向上反映,或者反应不强烈,没有引起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防治钩虫几乎没有概念。“钩虫病应该就是蛔虫吧。”感染率极高的五指山市一位妇女回答记者询问时说。
万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兼防疫站长李海平说,以前百姓没反映,贫血不厉害,也不当回事。也有可能是群众认为不重要,不主动检查。
在海南省一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经常要反复劝告农民注意防治钩虫病,但农民们对此反应冷淡。五指山市毛阳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说,村里很多家庭都是全家感染,但吃了打虫药以后,村民以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的吴文英因为钩虫病情严重,2004年,她被红旗镇认定为残疾人。她也是享受低保的15名村民之一,每月可以领到40元为就没事了。但实际上,由于土壤被污染,只要接触土壤,随时都会反复感染。
在五指山市的一些村镇,虽然当地防疫站认为农民已经能够穿胶鞋下地干活,生活习惯大为改观。但在镇区旁边的村里,仍能看到赤脚下地的农民和玩土的裸体小孩。
按医务人员的说法,钩虫病实际上并不难防,钩虫必须经由土壤和人体两个环境完成繁殖过程,只要土壤不被污染,即粪便经无害化处理,便会切断其繁殖过程。
但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一位冯姓村民说,村里仍然有相当多的农户没有厕所。“明明知道这样会感染钩虫,但农民就是这样。”“这样下去必然是反复感染,农民天天在同一个地方上厕所,同一个地方劳动,很有规律。天一下雨,一大片地就会被感染。”海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处长文健夫说。
防治之道
虽然政府没有全省性地开展对钩虫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但据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的资料,仅1994年以来,局部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
1994年,根据海南省卫生厅的安排,博鳌镇朝烈管区开展钩虫病防治,开展了不同方案的防治试点。当年,海南省还完成了《海南省各市县人体寄生虫调查》。
据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的资料,博鳌镇一些渔村1995年调查时的钩虫感染率为50%以上,经过集体服药等措施,3年后的1998年,感染率降至1%多一点。
2003年,海南省完成了三亚市和临高县的土源性线虫病(包括钩虫)的现场调查,完成了儋州、东方市和琼中县各两个绦虫、囊虫病的现场调查。
2002年,经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牵线,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在海南进行了寄生虫病的基因提取,主要为研究疫苗提供资料,海南省疾控中心配合这项工作。
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个合作项目在安定县、三亚市和五指山市均进行了工作。今年3月份,国外一家媒体报道了万宁市钩虫病泛滥的情况,万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兼防疫站站长李海平说,报道的数据并不准确,因为万宁从未做过类似调查,但也正因如此,万宁市的钩虫病感染率究竟有多高,李海平本人“心中没底”。
中国红十字会据此建议在万宁市搞一试点,李海平表示欢迎,认为据此可以摸清感染情况,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支持。
“这次才关注到这个事,总算是有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海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处长文健夫说。目前,海南省正在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工作,即让每户农民拥有一间厕所,然后通过对粪便的集中无害化处理,阻断钩虫病的感染链条。
文健夫认为,改水改厕的措施既治标,也治本。治本就意味着打断钩虫的生存链条。而如果幼虫未能进入人体寄生,便会在三五天内死亡。
成虫的寿命在20天左右,如果一个感染者离开了污染的土壤环境,成虫死亡后,因为钩虫没有完成繁殖过程的条件,病人便会自行痊愈。
王善青说:“海南数次自行开展试点治疗,全省的感染率大大下降,仅十年时间里,大概有45.44%的感染者得到治疗。”
防治困局
《海南省钩虫病的现状与防治对策》认为,防治最大的问题是欠缺资金。要控制流行,必须采用定期集体驱虫治疗为主的方针,并抓好重点人群的防治。但要取得长远防治效果,还要通过健康教育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水改厕)等的综合防治。
当地医务人员坦言,除了农民的观念问题外,资金的缺乏也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钩虫病未被纳入主要防治对象,经费问题似乎不好解决。
据海南省2005年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监测方案,工作经费主要由各市县财政拨款,省疾控中心根据各市县的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
而海南各市县财政非常紧张,能够给防疫站的经费相当有限。一位市县防疫站官员说,当地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要计算,能够增加的经费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上面给什么项目拨款,我们就搞什么项目,不然就会碰上钱的问题。”一位县防疫站官员说。
根据海南省卫生防疫部门的计算,按全省每个钩虫病患者每年两次服用总价2元的阿苯达唑,一年需要经费376.28万元,需要连续2-5年。
另外,劳务补贴及宣传资料,第一年需要经费94万元;每市县设一监测点,共18个,每年需要经费18万元。另一方面,钩虫病也在考验着海南的防疫队伍。在中国疾控系统,海南省与兄弟省的差距是明显的。海南省疾控系统的工作人员,多是大专生,本科学历的占不到一半。
“指导面上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有困难的。”王善青说。“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钩虫感染率会自然而然降下来。”王善青说,“但治疗也是必需的,不能坐等经济、社会发展来自行消灭。”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