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16:16:37 来源:www.china-obgyn.net
先天性膈疝患儿尸体检查及其器官发育水平的调查
周先荣 张月萍 张振钧 杜心谷
先天性膈疝在围产期的发生率约为1/2000~1/5000[1],若不能在产前或出生后及时确诊,并得以适当的处理,对新生儿威胁极大,死亡率高达85%以上[2]。近代随着产前B超技术的进步及胎儿手术的开展,新生儿存活率已提高到58%左右[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40年中,经尸体检查(尸检)证实的32例膈疝患儿的临床、解剖及病理特征,并评价患儿的器官发育状况,以助产前诊断和临床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病理科自1957年1月~1996年12月,围产儿尸检2197例,检出先天性膈疝32例,占1.5%;同期分娩总数195823例,先天性膈疝占0.16‰。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科尸检档案和病史记录。 2.方法:按常规尸检程序,按各脏器重量与体重比值、肾小球成熟分化程度评估脏器发育水平。心脏重量指在心底部离断大血管后的重量,双肺重量指在肺门部位离断气管、主支气管和肺门结缔组织后的重量。畸形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按文献[3]。 二、结果 (一)临床情况 1.一般情况: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母亲分娩时平均年龄为(30.0±4.2)岁;9例既往有死胎或新生儿死亡史,其中1例前4胎均为畸形致死亡;20例孕期正常,余依次为羊水过多6例、胎膜早破4例、合并妊高征3例。 2.新生儿临床表现:30例新生儿死亡,其中24例出生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加压给氧等抢救措施无效,数分钟内死亡,其中7例出生后在右侧闻及心音而疑“右位心”;4例出生后呼吸困难,予以抢救后缓解,Apgar评分≥7分,然后再次突发呼吸困难而死亡;2例出生时无明显呼吸困难,数天后突发呼吸困难,其中1例在出生后26天死亡。 (二)先天性膈疝的尸检情况 1.膈疝部位及相关改变:左侧膈疝25例,右侧6例,双侧1例;除1例死胎并发羊膜束带综合征致腹裂而内脏外翻外,余31例均有内脏的疝入,疝内容物依次为小肠、胃、结肠、脾、肝、胰腺等,在膈肌缺损较大并累及后腹膜时,伴有肾上腺、肾脏的疝入。 2.合并其他脏器的畸形:共13例。其中心血管畸形8例,唇、腭裂5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神经系统畸形2例。 3.染色体异常:1例在出生后查染色体核型为18,三体。 (三)主要脏器的发育水平 1.体重、身长及主要脏器重量:双肺重量从孕27、31~33、34~36和37周后依次为12g、(6.0±1.4)g、(15.9±5.8)g和(19.1±5.8)g,体重、身长及其他主要脏器(心、肝、肾、脑)重量均渐次增加,但均在相应孕周正常值范围[4]。11例孕37周后,患儿双肾肾小球分化,生肾带消失;肝脏细胞内含丰富糖元。 2.双肺发育:孕37周后,患儿双肺重12.0~30.0g,平均19.1g,其中健侧肺重为(15.5±6.1)g,患侧肺重为(3.4±0.9)g,仅相当于健侧肺重的1/5左右。 三、讨论 1.先天性膈疝的临床病理特征:先天性膈疝以左侧多见,尤以左后方缺损为多。且80%为一出生便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在缺乏临床经验时易被错误地判断为“右位心”,而贻误抢救时机,因此正确的产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先天性膈疝的发生原因并不清楚,本组资料显示,28.1%的患者有异常妊娠史,因此在决定实施抢救时应该考虑其存在异常遗传背景的可能性。另一必须考虑的因素为,先天性膈疝患儿往往合并较高比例的其他脏器畸形,本组资料中占40.6%,以心血管畸形最多见。国外文献报道为47%[1,3],以合并神经系统畸形最多,尤以无脑儿常见[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2.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成熟及器官发育:本组资料中,患儿双肺平均重量仅19.1g,孕28周后,肺重与体重比系数低于存活最低限[4]。影响肺重的主要因素为患侧肺发育不全,使其出生后难以扩张通气。本组资料中,除双肺及严重畸形的脏器外,体重、身长及各主要脏器重量均在相应孕周的正常范围。孕37周后,生肾带消失,肝细胞积聚糖原,胎儿主要器官重量和重要脏器的形态学特征均与正常儿相仿。若不合并其他致死性畸形,双肺尤其患侧肺的发育不全,则是影响新生儿存活的最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200011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
参考文献 1 CannonC,DildyGA,WardR,etal.Apopulation-basedstudyof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inUtah1988~1994.ObstetGynecol,1996,87:959-963. 2 TorfsCP,CurryCJR,BatesonTF,etal.Apopulation-basedstudyof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Teratology,1992,46:555-565. 3 PotterEL,CraigJM主编.胎儿及婴儿病理学(上册).北京第二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病理科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9-116. 4 MoyaFr,ThomasVL,RomagueraJ,etal.Fetallungmaturationin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AmJObstetGynecol,1995,173:1401-1405.
(收稿:1998-05-28 修回:1999-01-25)(本文编辑:潘伟)
本站声明:凡从本站转载文章,必须标明来源为“转载自中国妇产科网www.china-obgyn.net”
文章录入:gongxm责任编辑:gongxm
上一篇文章: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