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07:40:25 来源:www.62271688.cn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餐后早饱、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并经多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西方国家资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餐后早饱、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并经多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西方国家资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0%,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高达40%~70%。国内统计显示FD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分为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感为主的运动障碍型、以上腹痛为主的溃疡样型及非特异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为多种因素所致,现已公认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胃肠运动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内脏感知过敏,而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肠激素等的作用尚在探索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的选择均为经验性的,尚无一种方法或药物对所有的患者都有肯定的疗效,也缺乏客观可靠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其中中医辨证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正常生理情况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而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在五行属土。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在五行属木,长期情志失调,抑郁不舒,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肝木克土,脾胃失和;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食谷不化,痰湿困阻,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脾胃素虚或劳倦伤脾,脾胃气虚,中焦不运,水谷不化,聚成痰湿,进而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久郁化热,寒热互结胃脘。以上终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上则胸闷哽咽,中则胃脘胀痛,下则大便秘结;胃气不降反升,则嗳气反酸,呕吐烧心等;脾气不升反降,则中气下陷,出现胃脘坠胀,纳呆早饱,大便自利不禁。所以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注意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肝气得舒,病则得治。
二、分证论治
1、肝气犯胃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精神紧张,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受伤,受纳和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脘痞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
2、饮食停滞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易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中焦气机阻塞,健运失司,腐熟无权。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恶心,或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3、脾胃虚弱痰湿停止
素体脾胃虚弱,或由于各种原因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逆乱。症见:胃脘痞满,餐后早饱,嗳气,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四肢乏力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脉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
4、寒热互结气不升降
由于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或湿滞日久化热,寒热互结,气不升降。症见:胃脘痞满不痛,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治宜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温馨提示:本文由中仁医院提供,仅供参考。如果您有所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010-62271688,我们会及时给您解答,如果您需要就诊,请及时预约,通过网络预约就诊,可以享受免挂号费,我院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号(北京师范大学南门西200米).乘车路线:①乘16、21、375、387、392、398、603、702、706、719、722、732、743、748、749、816、818、845、849、932路,北京西站乘21、387、702、845路,北京站乘地铁至西直门站转乘上述公共汽车,明光村站下车(明光桥)向东300米即到。②乘22、38、47、304、315、331、398、618、626、709、849、939、949路,师范大学站下车向西500米即到。③乘16、304、331、706、849小西门下车即到。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