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思路与方法

时间 : 2009-12-05 05:30:54 来源:www.bonedak.com

[摘要]

骨伤小驿站 (一)非手术治疗7 W# K* a2 }6 K/ y# {无移位I度骨折,屈肘90°、前臂旋前位用内、外侧夹板或上肢直角托板周定3~4司即可。有移位骨折需行复位。8 j; M" G& b ...

(一)非手术治疗7W#K*a2}6K/y#{
无移位I度骨折,屈肘90°、前臂旋前位用内、外侧夹板或上肢直角托板周定3~4司即可。有移位骨折需行复位。
8j;M"G&b%f3B1.整复方法5L*Y$`(R-O(S%x
(1)Ⅱ度骨折:屈肘45°,前臂中立位,术者以拇、示指固定骨折块,拇指自远侧向近侧推挤,使其复位。如骨块翻转移位大于90°,则改为患肢屈肘90°,前臂旋前,腕及掌指关节于自然屈曲位,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臂,另一手置于肘部,先用拇指在内上髁周围轻轻按摩以驱散瘀血(图10-15),然后摸清骨折块,由远端向近端、由掌侧向背侧将骨折块翻转过来,再自下向上推挤骨折块,使骨折块复位。
;t)K:v4H!^#k6S:K(2)Ⅲ度骨折:应在臂丛麻醉下进行复位,一助手把持上臂中段,术者一手把持前臂,旋后位牵引2~3分钟后,用上腹部抵住伤肢手掌使腕指过伸,并用力外展前臂以增加肘内侧间隙,同时另一手拇指和食、中、环指抓住尺侧腕屈肌上段肌腹,用力向下向尺侧牵拉,将卡入关节腔内的内上髁詈块提出,然后按Ⅱ度骨折处理。;Fa4e5@(B-Q5?
(3)Ⅳ度骨折:先整复肘关节脱位,即两助手分别把持患肢上臂和前臂,尽量内收前臂使肘内侧间隙变窄,防止骨折块嵌入关节内,术者推挤肘关节侧方脱位使其复位,使骨折转化为I、Ⅱ度骨折,然后按上述方法处理。
2Y"_!f8y)W6W#K5g2.固定方法骨折复位满意后,在骨折块的前下方放置一半月形固定垫,缺口朝向后上方,胶布固定,屈肘90°、前臂中立位或旋前位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3周。
#{$h(m)g)\#H
8U9j1K)y:\!s#P$P'J)g'mⅣ度骨折整复后易出现肘关节再脱位,故应在整复固定后第1周内复查,如有脱位,应及时矫正。8@,e;u:Q4W
(二)手术治疗%_$c5})P1M*z*l)_
1.经皮穿针内固定如局部肿胀严重或整复后骨折在石膏固定中反复移位,可行经皮穿针内固定。在臂丛麻醉和无菌条件下进行,患者仰卧,肩外展60°,前臂旋前,屈肘90°,术者一手拇、示指固定骨块,另一手持钢针由骨折块下部与上臂呈60°方向刺入,经骨折块斜行贯穿固定于肱骨上,针尾折弯后留于皮外0.5cm,无菌包扎石膏托固定。经皮穿针时钢针应在骨块的前下方刺入,勿滑入尺神经沟,以免损伤尺神经。,R(I;S2W-{7|&E%h
2.适应证$Q)W1y.}+D0e+f
(1)骨折合并尺神经损伤
#@&x!D$Z*W&b5l(2)闭合复位失败者;(R,r!K2p0g!i$}#t'|
(3)Ⅳ度骨折并肘内侧副韧带撕裂严重,定者。
'F5v8F6d$A1Y$f1~0q8?H'o#o#k&C%HS"N
3.手术方法以肱骨内上髁为中心作肘内侧纵行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可见移位的内上髁及瘀血,清除瘀血,首先找到尺神经,游离准备前移,用巾钳夹持骨块复位,用两枚1.5mm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撕脱的筋膜加固、修补撕裂的内侧副韧带,游离前侧深筋膜行尺神经前移。逐层缝合切口,屈肘90°前臂旋后位石膏夹固定。术后4周去石膏,6~8周拔除克氏针。
-u4P'z!Uz4q;x.D4j7G-N对于成年人骨折块较小,不易行内固定者,为避免日后尺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可以切除骨折片,并将其肌腱止点缝合于近侧骨折端处。对陈旧性肱骨内上髁骨折无骨性连接,移位较大且前臂力量减弱者;肘外翻合并尺神经症状者可考虑切开复位或切除骨折块。附件: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肱骨内上髁骨折疾病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关于本病的检查主要进行体检跟X线检查: 1、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