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05:41:19 来源:www.safe001.com
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与理赔:第二章交通事故中人体伤残及鉴定
第七节脊柱和四肢的伤残及其鉴定
一、脊柱和四肢的结构和功能
1.脊柱的结构和功能
脊柱位于背部正中,它是由24个脊椎骨、一个骶骨和一个尾骨及其旁边的软组织、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24个脊椎骨包括7个颈椎、12个胸椎和5个腰椎,1个骶骨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1个尾骨由4个尾椎融合而成,如图2-21所示。
图2-21脊柱的骨性构成
脊柱构成人体的中轴,其上端承托颅,其胸椎、腰椎和骶尾椎分别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的骨性壁的一部分。
绝大部分椎骨由椎体、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组成。每一个运动的椎骨与其上下相邻的椎骨的关节突、椎骨与椎骨之间的椎间盘构成一个运动单元。损伤时这一运动单元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可受到损伤,如关节突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脱出等,都可影响脊柱的各向活动,甚至导致脊髓损伤。
脊柱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和盆内的内脏和器官的功能,胸腔、腹腔和盆腔内的许多器官均悬挂在脊柱上并以脊柱为附着点或保护器,因此脊柱的损伤可严重地影响内脏的解剖和生理。如胸椎的骨折脱位畸形愈合可导致肺功能的减退,引起呼吸困难。
脊柱的椎管内容纳脊髓,脊柱具有保护脊髓的作用,脊柱骨折、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重者可以引起终生截瘫甚至死亡。
脊柱有4个弯曲,颈部和腰部的弯曲是凸向前,胸部和骶部的弯曲是凸向后,4个弯曲就象4个弹簧可以起到缓冲动力的作用。脊柱受到损伤后可以引起弯曲的变直或者反向,导致脊柱功能的减退。
脊柱的运动包括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脊柱各部位的骨折、脱位的畸形愈合能影响身体的各向运动,造成某一方面功能的丢失。颈部的活动范围为:颈前屈35°~45°;后伸35°~45°;两侧弯曲各45°;两侧旋转各60°~80°。腰部的活动范围为:前屈90°;后伸30°;两侧侧弯各20°~30°;旋转各30°。颈椎和腰椎损伤可以使其活动受到限制,表现为上述活动范围的减少。
2.四肢的结构和功能
(1)肩关节:肩关节是由4个关节结构组成的复杂而又协调的骨联结。检查时,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后方。双侧对比,注意、肩和肩胛骨的高度。肩呈圆弧形,脱位后可变为方形,故称“方肩”。注意肩胛骨的喙突、肩峰与肱骨大结节形成正常的肩三角,可以用来检查肩关节的正常关系。若有骨折或脱位,肩三角即呈异常变化。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比较大,它是由四个关节密切配合,协同完成的。肩关节可以完成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组合而形成的范围广大的旋转运动。
测量上肢全长的方法为,将手放于身后,测量桡骨茎突至C?棘突的距离,两侧比较。上臂的长度是测量肩峰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前臂的长度是测量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距离。若有关节脱位、骨折畸形愈合,将影响正常长度。
(2)肘关节:肘关节包括三个关节。有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屈曲可达135°~150°,过伸达10°。旋转检查时,肘关节靠紧身体,肘关节保持屈曲位,旋前(内旋)有80°~90°,旋后(外旋)有80°~90°。尺骨鹰嘴、肱骨外上髁和肱骨内上髁三者之间的关系,当肘关节屈曲至90°时,正常为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当肘关节完全伸直时,三点成一线。该三角骨性标志有无改变,对鉴别肘关节脱位和骨折有实际意义。
(3)腕关节:腕关节也是由多关节组合而成。它的活动主要是掌屈和背屈、桡偏和尺偏,联合运动时形成一个旋转关节。掌屈50°~60°;背屈50°~600;桡偏25°~30°;尺偏30°~40°。将两掌和拢,观察病腕的伸直度;将两手手背和拢,观察病腕的屈曲度。
(4)手和手指:手和手指是一个很复杂的功能器官。它是由五个掌骨和14个指骨组成。人与其他哺乳动物的明显区别之一就是人有拇指对掌功能。手指的活动范围很复杂,具体到各个手指有各自的活动度数。拇指的第一掌指关节为掌屈20°,后伸50°;指间关节掌屈90°,后伸0°;腕掌关节外展30°~40°,内收00;对掌时拇指的末节能接触第五指的末节的皮肤。其他手指的活动为掌指关节屈曲80°~90°,过伸0°~20°;第一节指间关节为屈曲90°~100°,后伸0°;第二节指间关节为屈曲70°~90°,后伸0°。如果以第三指为中心,其他指偏离第三指为外展,靠近第三指为内收,测量其偏离和靠近的距离,即为各指的外展和内收的度数。
(5)髋关节:髋关节为全身的第二大关节,有关节囊、韧带和肌肉保护,是一个稳定、能承受体重及活动度大的很重要的关节。髋关节正常的活动为屈曲130°~140°;后伸10%外展30°~45°;内收20°、30°。内旋30°~45°;外旋40°、45°。
(6)膝关节:全身最大的关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理体征:股四头肌萎缩,测量大腿的周径可发现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膝内、外翻,当双腿伸直时,双膝及双踝是相接触的。若双踝接触而双膝分开,则为膝内翻;若双膝接触而双踝分开,则为膝外翻。浮髌征,当膝关节内有中等量的积水时,检查时可以发现髌骨在关节腔内上下跳动的感觉。膝关节的交叉韧带有损伤,则前后抽屉试验为阳性,表明膝关节有前后方向的不稳定。侧方挤压试验是检查膝关节的内、外侧的侧副韧带是否有损伤的,侧方挤压试验阳性表明膝关节有左右方向的不稳定。在膝关节的股骨与胫骨之间,内外各有一个软骨,叫半月板。内侧半月板为“C”形,外侧半月板为“O”形。半月板的损伤较多见。可用膝关节过伸、过屈试验,研磨试验,以及回旋挤压试验检查,如果可疑半月板破裂,可给予关节腔的空气造影和MRI检查,也可以通过关节镜的使用,既可作出诊断,也可进行关节内手术,如半月板部分摘除。
(7)踝和足:踝关节本具有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功能,距下关节有内旋(旋后)、外旋(旋前)、内翻和外翻活动,跗骨间关节有内收和外展的功能。注意内、外踝下方、足背、跟腱两侧有否肿胀;足有否畸形,如平足、马蹄内翻足、高弓足、仰趾外翻足等;足趾畸形有拇外翻、槌壮趾、爪形趾等。
二、脊柱和四肢的损伤
1.脊柱损伤
道路交通事故中脊柱的损伤甚为常见。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制动时,或突然与前方物相撞时,车内前排系安全带的人员,由于头部向前的惯性及随后向后的反转,极容易导致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引起截瘫。此类损伤又称之为挥鞭样损伤。颈椎的过伸性损伤还可见于车乘人员特别是驾驶员在撞车时前额碰击座位前的挡风玻璃所致。另外颈、胸、腰、骶部遭到直接暴力撞击或者人员从高处摔下,都可造成脊柱的屈曲型或伸直型的骨折脱位,如图2-22所示。如果结合受伤时暴力方向、受伤者的姿势以及跌落时地面的倾斜度来综合考虑,在原有脊柱骨折脱位的基础上,发生柱倾斜或扭转,以致形成多种多样的挤压性脊柱骨折脱位。诊断脊柱骨折脱位时,详细的受伤病史,周到的体格检查和准确的X光照片,是必须具备的材料。
图2-22脊柱伸直性损伤
弄清暴力的性质、方向和伤者的体位对明确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体格检查中可发现骨折部位疼痛、局部有压痛、叩击痛、血肿、畸形。应特别注意有无脊髓、脊神经损害,颈椎、腰椎的活动范围,以及内脏器官如肺、肝、脾、肾、胰的损害。如脊柱骨折脱位有畸形愈合,应注意继发性的肺功能减退和呼吸功能减退。
X光照片时应包括正、侧面像,必要时可再拍脊柱的30°~45°的斜位像。X线像可有如下改变:①椎体是否有挤压、裂缝、粉碎或移位;②椎管腔或椎间孔是否有变形;③关节突、棘突、横突是否有骨折;关节突是否有错位;④棘突间的距离是否加宽(侧面像),棘突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正面像);⑤脊柱是否有侧弯,后突畸形;⑥后期是否有继发性的创伤性的脊柱炎;⑦是否畸形愈合。检查颈椎时,须包括第一~第二颈椎的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张口位片,因为第一颈椎的齿状突和第二颈椎的向前半脱位容易漏诊,数月后,可能因脱位加重而出现迟发性的四肢瘫痪。
在需要弄清细小的骨折及其对脊髓、脊神经、或血管等周围组织的影响时,或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是否有骨折时,可以作CT或MRI等检查。
2.四肢损伤
(1)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常见部位在锁骨的中1/3处,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少数为直接暴力所致。骨折近段向上、后移位,骨折远段向下、前及内移位。
锁骨骨折可刺破皮肤或损伤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
(2)肩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前脱位、后脱位、下脱位和盂下脱位。在四型脱位中,以前脱位最为常见,如图2-23所示。
图2-23肩关节脱位类型
脱位的机制在于外伤时,肩部外展外旋或肩关节后方受到直接的撞击,肩关节的关节囊破损,肱骨头脱出。
患肩疼痛、肿胀,不敢活动。方肩畸形,即肩部失去原有的圆满的轮廓而出现肩部塌陷,方形。Dugas征阳性,即患侧手不能搭到健侧肩部,患侧肘不能紧贴胸壁。
常常合并有肱骨大结节骨折。
(3)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解剖颈以下2~3cm处。因为此处为松质骨和坚质骨的交接处,所以常易骨折,分为外展和内收型骨折,患肩肿胀、疼痛,活动功能丧失。前、内侧出现瘀斑。上臂呈外展或内收畸形。
紧靠肱骨外科颈内侧有腋神经向后进入三角肌内,还有臂丛神经和腋动静脉经过,骨折时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4)肱骨干骨折:肱骨干上起自于肱骨外科颈下1cm处,向下到达肱骨髁上2cm处。肱骨干为一长管状骨,上部较粗,中部较细,下部扁平状。
桡神经自腋部发出后绕肱骨中段后侧,经桡神经沟,紧贴肱骨干,自内后向前外斜行而下。因此,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由于附着于肱骨干上的肌肉的牵拉作用,骨折时,不同平面的骨折可以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
肱骨干骨折经常为直接暴力、传达暴力和旋转暴力引起。骨折时,上臂出现短缩,成角畸形。在合并桡神经损伤时,由于伸腕肌、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的瘫痪,显示典型的腕下垂畸形和伸拇及伸掌指关节功能的丧失。在检查桡神经损伤时,以伸拇功能丧失最为可靠。
(5)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根据产生骨折暴力的来源和方向的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三类。其中以伸直型最多。
凡移位严重而未得到正确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会遗留肘关节功能的障碍,肘内翻畸形。血管损伤时肱骨干骨折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肱动脉可以被骨折端刺破或受到压迫。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前臂的缺血性肌挛缩。其后果为手指和腕关节呈屈曲畸形,爪形手畸形。并出现手套形知觉减退区。神经损伤以正中神经损伤最为多见。
(6)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时由于外伤时的传达暴力或杠杆作用造成。肘关节脱位后经常引起肘关节前方的骨化性肌炎,限制肘关节的活动。严重的肘关节脱位可以损伤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7)前臂双骨折:前臂时由桡骨和尺骨组成。两骨在上形成上尺桡关节,在下形成下尺桡关节。桡骨和尺骨之间有骨间膜相连接。尺、桡骨完全骨折后,骨折断端间可以发生重迭、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骨折后可以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旋转功能障碍,扪及骨擦音。X线摄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摄片应包括上、下尺桡关节,注意有无脱位。
(8)桡骨下段骨折:桡骨下段骨折最为常见,又称为COLLES骨折。骨折后,腕部肿胀,局部有压痛,从侧面看有典型的“银叉样”畸形,从正面看有典型的“枪刺刀状”畸形。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有时骨折线涉及腕关节面。
(9)手外伤:手部骨关节可以按其功能分为四组:第一组是手的固定部分,包括第2、3掌骨、小多角骨和头状骨。这一部分为手的中心和支柱。第二组是拇指及其掌骨和大多角骨,是手中活动范围最大的一部分。第三组是示指,单独活动,不受其他手指的牵连。第四组是中、环、小指,第4、5掌骨和钩状骨,它们起配合手的其他部位的作用。在手部中,腕关节、第一腕掌关节和掌指关节特别重要。
手部外伤时,常有血管、神经、肌腱和骨关节的损伤。手具有精细、复杂的功能,手的任何部位的损伤都可能导致手的一部分功能受损。手外伤后,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功能的改变。非功能位的强直是手部外伤后长期的非功能位固定,致使肌腱粘连,关节囊挛缩,使手部的各个部分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由于创伤后感染,或大面积皮肤缺损,在治愈后,局部疤痕挛缩,使腕、手掌和手指呈屈曲位挛缩状况。
成角畸形的骨折移位,将阻碍手指的屈伸活动;骨折旋转移位,不但影响关节屈伸活动,而且临近手指互相交叉,活动时互相阻碍。
神经损伤后如果没有恢复,将引起感觉和运动的消失,导致残废的后果。
缺血性肌挛缩是手外伤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手的非功能位爪形手畸形,或掌指关节过度屈曲,指间关节过度伸直,而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内收对掌伸直位,手部呈穿袄袖的外观,各指不能分开,丧失持物的功能。
(10)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髋关节的稳定依靠于关节的骨性构造,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保护。
髋关节脱位是由猛烈的暴力造成。根据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髋关节脱位可以分为三种:股骨头停留在髂坐骨结节连线的前方者为前脱位;停留在该线的后方者为后脱位,此型脱位最为常见;股骨头被挤向中线,冲破髋臼底部或穿过髋臼底部裂隙而进入盆腔者为中心性脱位。
髋关节脱位后,表现为患肢明显的内收、屈曲及内旋畸形,患肢有短缩,在患侧臀部可以摸到脱位的股骨头,X线片可以见到股骨头位于髋臼的外上方,如图2-24所示。
图2-24髋关节脱位后的畸形
髋关节脱位可以合并股骨有骨折、股骨干骨折,可以导致坐骨神经的挫伤,晚期并发症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
(11)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可以分为头下型、颈中型和基底型,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又可以按外力的方向和着力点分为外展型骨折和内收型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人。老年人骨质疏松,即使外力轻微,也可以引起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出现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如图2-25所示,患肢跟部和大粗隆部有叩痛,伤后患者不能站立,患肢短缩,大粗隆位置上移,X线片检查发现股骨颈骨折线或移位的断端。
图2.25股骨颈骨折后的畸形
骨折后长期卧床不起,容易引起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症如肺炎、血管栓塞、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精神失常、肾盂肾炎、褥疮等。股骨颈骨折最容易导致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12)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是指大粗隆下2~5cm及股骨髁上2~5cm的股骨骨折。直接暴力、挤压或间接暴力的作用,可以引起股骨骨折。
因强大的肌肉的牵拉作用,骨折的断端一般移位都较明显。
骨折后,其出血多达到500~1000mL。有的患者在骨折数小时后出现休克的现象。
股骨挤压伤又有引起挤压综合症的可能。
股骨干下1/3骨折的还有损伤(月国)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危险。
(13)髌骨骨折: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种子骨,有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的滑车功能的作用。有横断骨折、粉碎骨折和无移位骨折等类型。
检查时可发现有膝关节内大量的积血,膝关节前侧明显肿胀。
髌骨骨折的愈合位置不好,将引起创伤性膝关节炎。
(14)膝关节不稳定: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骨、韧带、关节囊、半月板和周围的肌肉等共同维系的。其中以韧带的作用最为重要。包括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不稳定就是受伤后维持其稳定的结构发生损伤,将引起膝关节非正常的,过度的侧方运动、前后运动或旋转运动。因此,它包括侧向不稳定、前后不稳定和旋转不稳定。这三个轴相的不稳定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以不同的复合形式存在。
检查膝关节不稳定的方法有体格检查、照片、关节镜检查及关节造影等。体格检查有侧方挤压试验、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及旋转试验等。它们分别检查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的损伤。
膝关节不稳定的表现有:患者经常感到患膝疼痛、无力,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膝,出现过度伸直,向两侧歪斜的症状。晚期将有关节肿胀、反复的疼痛,并有创伤性关节炎的骨性改变。
半月板损伤:半月板就是在股骨两髁与胫骨平台间的软骨。内、外侧各一,内侧呈“C”形,外侧呈“O”形。半月板的作用在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在两骨间起到缓冲作用。
半月板损伤后将出现关节肿胀、关节交锁、股四头肌萎缩、关节滑落感等症状。
膝关节的半月板弹响试验、膝关节旋转提拉试验、旋转挤压试验均可以显示半月板损伤的体症。还有膝关节的X线片、空气造影、膝关节镜等检查方法帮助诊断。
(15)胫腓骨骨折:胫骨、腓骨是小腿的两个骨性结构,起到支持体重的作用。
在胫骨的下1/3交界处,胫骨的横断面的形状由三棱形转变为四方形,因此,这里是骨折常发生的部位。
由于下段的血运靠上段来提供,所以,在下1/3交界处的骨折,将损伤来自上段的滋养动脉,胫骨下1/3段血运不足,容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
胫骨的骨面紧贴皮下,所以,外伤后胫骨骨折,骨碎片很容易刺破皮肤而形成开放性的骨折。
胫骨上1/3的骨折,其下骨折端向上后移位,可以压迫(月国)动脉的胫前动脉分枝,造成小腿下端的严重缺血或坏死。
胫骨中1/3骨折,可以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症,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或坏疽。
腓骨上端的骨折很容易损伤经过此处的腓总神经,造成足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胫骨位置表浅,直接暴力如撞伤最易导致胫骨的粉碎性骨折。
胫骨骨折完全愈合后不遗留后遗症,但如果引起上述的并发症,则将造成残疾。
3.肌力障碍程度的区分
肌力障碍:因事故损伤所致的肌肉主动运动的收缩力量的障碍。
肌力障碍程度的区分:以Lovett肌力分级法,即对受试者的肌肉施加不同的阻力,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Lovett肌力分级见表2-2。
4.手指缺失和丧失功能程度的区分
手指缺失和丧失功能:指因事故损伤所致的手指失去或虽未失去,但无功能。
手指缺失和丧失功能程度的区分:
一手拇指占一手指的50%,食指占20%,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各占10%。本标准中的双手手指缺失或丧失功能比例系指按前面方式的累加结果。
5.手掌缺失和丧失功能程度的区分
手掌缺失程度的区分:因事故损伤所致的手掌的失去。
第一掌骨缺失占一手掌骨的40%,第二、三掌骨各占20%,第四、五掌骨各占10%。
手掌丧失功能程度的区分:
因事故损伤所致的手掌功能的丧失,但解剖结构完整。
第一掌骨功能丧失占一手掌的80%。第2、3、4、5掌骨功能丧失各占5%。
6.足弓结构破坏程度的区分
足弓结构破坏指因事故损伤所致的足弓缺失或丧失功能。
足弓结构破坏程度的区分:足弓结构完全破坏是指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完全破坏,包括缺失和功能丧失;足弓1/3结构破坏或2/3结构破坏:指足三弓的任一或二弓的结构破坏。
鉴定关节运动活动度,应从被检关节的整体功能判定,可参照临床常用的正常人体关节活动度值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检查时,须了解该关节过去的功能状态,并与健侧关节运动活动度比对。
对指活动:是指拇指的指腹与其余各指的指腹相对合的动作。
三、脊柱和四肢伤残的分级鉴定
脊柱和四肢伤残可分为以下10级:
1.I级伤残
(1)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2)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或三肢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2.Ⅱ级伤残
(1)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障碍;
(2)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或二肢完全丧失功能。
3.Ⅲ级伤残
(1)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肢体损伤致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
4.Ⅳ级伤残
(1)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
(2)双手掌缺失90%以上或双手掌完全丧失功能;
(3)双手十指完全缺失;
(4)双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5.V级伤残
(1)脊柱胸段损伤致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
(2)双手掌缺失70%以上或双手掌丧失功能80%以上;
(3)双手十指缺失90%以上或双手十指完全丧失功能;
(4)一上肢在肘关节以上缺失或一上肢完全丧失功能;
(5)一下肢在膝关节以上缺失或一下肢完全丧失功能。
6.Ⅵ级伤残
(1)脊柱损伤致颈椎或腰椎严重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完全丧失;
(2)盆部损伤致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1Ocm以上;
(3)双手掌缺失50%以上或双手掌丧失功能60%以上;
(4)双手十指缺失70%以上或双手十指丧失功能90%以上;
(5)一上肢在腕关节以上缺失;或一上肢腕、肘、肩三大关节的二关节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6)双足十趾完全缺失;
(7)一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缺失;或一下肢踝、膝、髋三大关节的二关节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7.VII级伤残
(1)脊柱损伤致颈惟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75%以上;
(2)盆部损伤致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8cm以上;
(3)双手掌缺失30%以上或双手掌丧失功能40%以上;
(4)双手十指缺失50%以上或双手十指丧失功能70%以上;
(5)一上肢胸、肘、肩三大关节的一关节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6)双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7)双足十趾缺失70%以上;或双足十趾完全丧失功能;
(8)一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9)一下肢踝、膝、髋三大关节的一关节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10)一下肢缩短100m以上。
10.X级伤残
(1)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10%上;
(2)胸椎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
(3)盆部损伤致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2cm以上;
(4)一手掌缺失5%以上或双手掌丧失功能5%以上;
(5)双手十指缺失5%以上或双手十指丧失功能10%以上;
(6)一上肤腕、肘、肩三大关节的一关节丧失功能25%以上;
(7)一足弓结构破坏1/3以上;
(8)双足十趾缺失10%以上或双足十趾丧失功能25%以上;
(9)一下肢踝、膝、髋三大关节的一关节丧失功能25%以上;
(10)一上肢缩短4cm以上;
(11)一下肢缩短2cm以上。
四、受伤人员脊柱和四肢伤残的轻、重伤情鉴定
2.重伤
以下情况可考虑为重伤:
肢体残废是指由各种致伤因素致使肢体缺失或者肢体虽然完整但已丧失功能。
(1)肢体缺失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①任何一手拇指缺失超过指间关节;
②一手除拇指外,任何三指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或者两手除拇指外,任何四指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③缺失任何两指及其相连的掌骨;
④缺失一足50%或者足跟50%;
⑤缺失一足第一趾和其余任何二趾,或者一足除第一趾外,缺失四趾;
⑥两足缺失五个以上的足趾;
⑦缺失任何一足第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
⑧一足除第一趾外,缺失任何三趾及其相连的跖骨。
(2)肢体虽然完整,但是已丧失功能,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a肩关节强直畸形或者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达50%;
b肘关节活动限制在伸直位,活动度小于90°或者限制在功能位,活动度小于10°;
c肱骨骨折并发假关节、畸形愈合严重影响上肢功能;
d前臂骨折畸形愈合强直在旋前位或者旋后位;
e前臂骨折致使腕和掌或者手指功能严重障碍;
f前臂软组织损伤致使腕和掌或者手指功能严重障碍;
g腕关节强直、挛缩畸形或者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达50%;
h掌指骨骨折影响一手功能,不能对指和握物;
i一手拇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j一手除拇指外.其余任何三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k髋关节强直观、挛缩畸形或者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达50%;
l膝关节强直、挛缩畸形屈曲超过30°或者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达50%;
m任何一侧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造成旋转不稳定,其功能严重障碍;
n踝关节强直、挛缩畸形或者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达50%;
o股骨干骨折并发假关节、畸形愈合缩短超过5cm、成角畸形超过30°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p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或者畸形愈合严重大成果影响下肢功能;
q胫腓骨骨折并发假关节、畸形愈合缩短超过5cm、成角畸形超过30°或者严重担旋转畸形;
r四肢长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腓骨)开放性、闭合性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
s肢体软组织疤痕挛缩,影响大关节运功功能,活动度丧失达50%;
t肢体重要神经(臂丛及其重要分支、腰骶丛及其重要分支)损伤,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u肢体重要血管损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严重影响肢体功能。
(3)脊柱骨折或者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或者多根脊神经损伤。
脊髓实质性损伤影响脊髓功能,如肢体活动功能、性功能或者大小便严重障碍。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