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15:20:19 来源:www.yxlw.org
作者:黎小旭 梁敏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40.6岁,双侧9例,单侧31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平均5.2个月。40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
作者:黎小旭 梁敏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40.6岁,双侧9例,单侧31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平均5.2个月。40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的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将肘关节屈曲90°平放于治疗桌面上,在肱骨外上髁处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2ml局麻后进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纤维走向平行剌入肱骨外上髁皮下,使针刀体和骨面垂直,先纵行疏通,然后使针刀身与肱骨外髁骨面成45°,使针刀口紧贴骨面,横形铲剥,剥开骨突周围粘连的软组织,觉得针刀下有疏通感时,再顺着肌纤维方向疏通腕伸肌、指总伸肌、旋后肌肌腱,然后出针刀,用纱布块压迫止血片刻,待不出血时停止压迫,用无菌纱布块包扎。一般治疗1次即可,未愈者5天后再行第2次治疗。3 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治愈:疼痛及压痛消失,手握力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功能无改善。3.2 治疗结果 40例中,治愈3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治疗最少1次,最多2次。4 讨论与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好发于经常作旋转前臂、伸屈肘关节工作或运动的患者。此病是因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等在肱骨外上髁积累性损伤,使肌内纤维、微细血管、韧带、骨膜等受到轻度牵拉,撕裂或轻微出血,在人体自我修复过程中发生机化结疤而粘连,并挤压该处的神经血管束,使微循环出现障碍所致。临床多表现为肘关节外侧胀痛,写字、握拳、腕关节背伸抗阻力或提重物时,疼痛加重等。且日久还可在肱骨外上髁的瘢痕粘连钙化处出现一坚硬的锐边。 本病中医认为多因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所致。小针刀具有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小针刀对肱骨外上髁病灶的铲剥等机械剌激,可使小血管扩张,微循环加快,从而加强了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而且,机械剌激可通过神经组织末梢,使局部组织器官活动能力增强,淋巴循环加快,提高患处的新陈代谢能力,使已被切开,松解、剥离的残存瘢痕组织很快地被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小针刀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此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外用、推拿、针灸、局部封闭及长臂夹板或石膏托固定等。但均疗程较长,一般需3~4周。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02.2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62,84.
作者单位:黎小旭:贵港市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537100 广西贵港市建设路8号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