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小学前,孩子们赤着脚玩耍。在潮湿的地面上赤脚行走是感染钩虫病最直接、最可能的方式。本报记者朱永红摄
钩虫感染示意图
本报记者朱永红海南报道
核心提示
最近的一次全国性普查显示,海南全省钩虫病的平均感染率为33.17%,为全国最高,据此估算,海南省188.13万人受这种疾病的困扰。
在海南,防治钩虫病的工作一直在继续。但当地医务工作者坦言,由于钩虫病不容易死人,导致政府和民众的双重忽视,使钩虫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或控制。除了农民的观念问题外,资金的缺乏也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海南的钩虫病高发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最近,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海南省万宁市建立试点进行钩虫病治疗。
名词解释
钩虫病:是由钩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称“脱力黄胖病”。因经常接触含有钩状幼虫的湿土,容易感染得病,如粪便污染,易造成流行。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
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发育。
65岁的吴文英弓着腰,哆哆嗦嗦地扫着家里的地。村里80来岁的阿婆还能下地干活,但吴文英只有观望的份。20年前,吴文英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最多在自家屋里干些杂活。
吴文英是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的村民。在此前很长的时间里,她精神不振,体重不足70斤,重度贫血,且早早患了
佝偻病,但她一直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在2000年的一次试点普查中,吴文英被发现感染了钩虫、蛔虫等寄生虫病,她属于严重感染寄生虫病的病人。
像吴文英这样的重度钩虫病患者,在海南省为数众多。根据最近的一次全国性普查,海南全省钩虫病的平均感染率为33.17%,为全国最高,据此估算,海南省567.17万农民中,188.13万人受这种疾病的困扰。
在海南,防治钩虫病的工作一直在继续。但当地医务工作者坦言,由于钩虫病不容易死人,导致政府和民众的双重忽视,使钩虫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或控制。最近,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海南省万宁市建立试点进行钩虫病治疗。有关专家认为,这或许可为中国钩虫病的防治打开一扇窗户。
钩虫病之害
钩虫病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我国多流行于黄、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北方多见十二指肠钩虫,南方多见美洲钩虫。
历史上,钩虫病一直肆虐我国农村,但从未得到过有效防治。最近的一份关于钩虫病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钩虫感染率降到6.12%,但由于气候和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在局部地区,比如海南仍然非常严重。
钩虫是一种“吸血”的寄生虫。在钩虫的唾液里有一种抗凝血剂,在它附着的人体部位,血液不能凝结。如果虫子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最初的寄居点还会不断流血,造成严重的缺铁性贫血。
钩虫感染对人体构成严重危害。幼虫侵入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抓破后可继发感染。感染后3-5天出现咳嗽、喉痒、声嘶等,严重者出现干咳和哮喘发作。
成虫所致的钩虫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及大便隐血或大便带鲜血,部分病人有异嗜癖,比如喜欢吃土。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人患者常有闭经、
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引起早产、死胎等。
海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善青说,教科书里关于钩虫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有数据支持,国外也有类似的调查,但海南方面并未就此作过调查,但可以肯定钩虫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影响人的发育和活动能力,最终会导致人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降低。
钩虫病为何高发
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光着身子,在村里的土路上走来走去。他的伙伴们,基本上全部赤脚行走,只有半大的孩子才会穿上一双拖鞋。
这里是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镇什购村,一个黎苗少数民族村寨。根据官方调查,这里的钩虫病感染率为58%以上。而一位医生的估计可能在90%以上。
按医生们的看法,感染上钩虫病的原因很多,而光脚走路就是感染链上的重要一环。钩虫在土壤里完成孵化过程,因此土壤的感染率非常高,这导致只要皮肤直接接触到土壤,就有可能被感染。
除土壤接触,粪便也是钩虫病感染的途径之一。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若粪便未经处理而施入田中,虫卵可进入泥土,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虫卵24小时便能发育为杆状幼虫,再经5-6天时间,发育成为丝状幼虫。
丝状幼虫是天生的游泳高手,只要有潮湿的环境,就可以游到各处,尤其是早晨的露水中。这时人的皮肤只要接触地面或者菜叶,幼虫即可钻入皮肤。
五指山市卫生防疫站办公室的黄主任说,当地农民知识缺乏,往往把钩虫咬的伤口认为是蚂蚁或者其他小虫咬的,并不在意,孰料已被钩虫感染。
医务界对钩虫病在海南的高发原因有着近乎一致的看法:一是气候适宜寄生虫生长;二是当地村民的卫生习惯,往往整村只有一间厕所,无人打扫,时间一长必然废弃,村民便会随处拉大便,造成土壤严重感染。
“村民方便的时候,猪就在后面拱,这是典型的粪便污染环境的例子。”文健夫说,他认为,卫生习惯好了,可以弥补条件的不足;而习惯不好,则会加剧环境的污染。
“贫困病”
低保补助。但由于没有劳动能力,40元的补助并不能改善吴的生活。吴文英说,她在2000年确诊之前好长时间里发现自己大便里有虫,但从来不知道这会造成多大影响,因此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没大病,只是无力,去什么医院啊,穷。”吴文英说。
“这确实是一种贫困病,越穷的地方,感染率就越高。”海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善青说。钩虫感染链条中的典型特征,一是带有钩虫卵的粪便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导致土壤感染;二是人们皮肤裸露,尤其是赤脚接触土壤,导致感染,这两者均与当地的贫困现实密切相关。
根据海南省的调查,在钩虫病的分布上,城镇一般为水泥路面,经济生活较好,卫生知识相对较高,居民从事农业劳动少,绝大部分人穿鞋,感染机会少;海滩地带树林少,阳光足,地碱性,不适合钩虫生长发育,感染率低。
感染率高的地区,主要是生活水平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农民欠缺改水改厕和防护意识,又有拉野大便的陋习,土壤受钩虫卵感染严重。由于贫困,人们普遍赤脚下地劳动,小孩从小不穿鞋子。
人群分布上,钩虫病感染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以文盲感染率最高,职业以农民感染率最高。苗族等居住在贫困山区、缺乏卫生知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感染高发区。
在道崇村,虽经过省卫生部门的治疗,但据村支部书记黎学洪的估计,感染率应该又回升了,因为村里仍有1/3的农户没有厕所,而随地大小便,这会造成当地土壤的普遍感染,继而感染全部人口。
“虽然政府对修建达标厕所每户有200元补助,但一般家庭仍对上千元的厕所修建费用感到无力承担,还是穷。”黎学洪说。
“越穷越不注重防治,特别是钩虫,不是得病就能表现出严重的症状,除非长期失血造成身体和智力明显的
发育迟缓才会引起重视。真正有意识防病的农民少之又少。”王善青说。
双重忽视
长期以来,海南省一直进行着防治钩虫病的努力,但不可否认,基层的工作仍显薄弱。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五指山市防疫站一位官员矢口否认有钩虫病的感染者,海南省红十字会一位官员对此质疑说:“五指山没有钩虫病感染者不可能,在海南,五指山的问题最严重。”这位官员说,“他们不重视,不当回事,可能就不想承认。”“在我们印象中,跟可以死人的主要传染病
疟疾相比,(钩虫病)不太严重,因此政府没有当重点传染病来抓,什么资料也没有。”万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兼防疫站长李海平承认万宁市在这方面“从来都是忽视的”。
李海平说,查阅档案后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间,万宁市医院总共诊断出5例钩虫病人。但万宁市人民医院的统计结果与此有所出入,自2003年以来,该院共诊治了7名钩虫病人,而且都是以检查其他疾病的名义检验粪便时发现的。
“整体来说,不可能像对待其他急性传染病那样重视。”王善青说,“海南有一些特点,在北方已经快要消失的疟疾,在海南和云南还很严重,我们把大量人、物、财力投入疟疾。”另外一个忽视的原因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钩虫病不属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海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处长文健夫说:“钩虫病说来不是大病,相关部门没有向上反映,或者反应不强烈,没有引起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防治钩虫几乎没有概念。“钩虫病应该就是蛔虫吧。”感染率极高的五指山市一位妇女回答记者询问时说。
万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兼防疫站长李海平说,以前百姓没反映,贫血不厉害,也不当回事。也有可能是群众认为不重要,不主动检查。
在海南省一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经常要反复劝告农民注意防治钩虫病,但农民们对此反应冷淡。五指山市毛阳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说,村里很多家庭都是全家感染,但吃了打虫药以后,村民以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的吴文英因为钩虫病情严重,2004年,她被红旗镇认定为残疾人。她也是享受低保的15名村民之一,每月可以领到40元为就没事了。但实际上,由于土壤被污染,只要接触土壤,随时都会反复感染。
在五指山市的一些村镇,虽然当地防疫站认为农民已经能够穿胶鞋下地干活,生活习惯大为改观。但在镇区旁边的村里,仍能看到赤脚下地的农民和玩土的裸体小孩。
按医务人员的说法,钩虫病实际上并不难防,钩虫必须经由土壤和人体两个环境完成繁殖过程,只要土壤不被污染,即粪便经无害化处理,便会切断其繁殖过程。
但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一位冯姓村民说,村里仍然有相当多的农户没有厕所。“明明知道这样会感染钩虫,但农民就是这样。”“这样下去必然是反复感染,农民天天在同一个地方上厕所,同一个地方劳动,很有规律。天一下雨,一大片地就会被感染。”海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处长文健夫说。
防治之道
虽然政府没有全省性地开展对钩虫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但据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的资料,仅1994年以来,局部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
1994年,根据海南省卫生厅的安排,博鳌镇朝烈管区开展钩虫病防治,开展了不同方案的防治试点。当年,海南省还完成了《海南省各市县人体寄生虫调查》。
据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的资料,博鳌镇一些渔村1995年调查时的钩虫感染率为50%以上,经过集体服药等措施,3年后的1998年,感染率降至1%多一点。
2003年,海南省完成了三亚市和临高县的土源性线虫病(包括钩虫)的现场调查,完成了儋州、东方市和琼中县各两个绦虫、囊虫病的现场调查。
2002年,经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牵线,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在海南进行了寄生虫病的基因提取,主要为研究疫苗提供资料,海南省疾控中心配合这项工作。
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个合作项目在安定县、三亚市和五指山市均进行了工作。今年3月份,国外一家媒体报道了万宁市钩虫病泛滥的情况,万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兼防疫站站长李海平说,报道的数据并不准确,因为万宁从未做过类似调查,但也正因如此,万宁市的钩虫病感染率究竟有多高,李海平本人“心中没底”。
中国红十字会据此建议在万宁市搞一试点,李海平表示欢迎,认为据此可以摸清感染情况,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支持。
“这次才关注到这个事,总算是有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海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处长文健夫说。目前,海南省正在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工作,即让每户农民拥有一间厕所,然后通过对粪便的集中无害化处理,阻断钩虫病的感染链条。
文健夫认为,改水改厕的措施既治标,也治本。治本就意味着打断钩虫的生存链条。而如果幼虫未能进入人体寄生,便会在三五天内死亡。
成虫的寿命在20天左右,如果一个感染者离开了污染的土壤环境,成虫死亡后,因为钩虫没有完成繁殖过程的条件,病人便会自行痊愈。
王善青说:“海南数次自行开展试点治疗,全省的感染率大大下降,仅十年时间里,大概有45.44%的感染者得到治疗。”
防治困局
《海南省钩虫病的现状与防治对策》认为,防治最大的问题是欠缺资金。要控制流行,必须采用定期集体驱虫治疗为主的方针,并抓好重点人群的防治。但要取得长远防治效果,还要通过健康教育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水改厕)等的综合防治。
当地医务人员坦言,除了农民的观念问题外,资金的缺乏也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钩虫病未被纳入主要防治对象,经费问题似乎不好解决。
据海南省2005年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监测方案,工作经费主要由各市县财政拨款,省疾控中心根据各市县的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
而海南各市县财政非常紧张,能够给防疫站的经费相当有限。一位市县防疫站官员说,当地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要计算,能够增加的经费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上面给什么项目拨款,我们就搞什么项目,不然就会碰上钱的问题。”一位县防疫站官员说。
根据海南省卫生防疫部门的计算,按全省每个钩虫病患者每年两次服用总价2元的阿苯达唑,一年需要经费376.28万元,需要连续2-5年。
另外,劳务补贴及宣传资料,第一年需要经费94万元;每市县设一监测点,共18个,每年需要经费18万元。另一方面,钩虫病也在考验着海南的防疫队伍。在中国疾控系统,海南省与兄弟省的差距是明显的。海南省疾控系统的工作人员,多是大专生,本科学历的占不到一半。
“指导面上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有困难的。”王善青说。“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钩虫感染率会自然而然降下来。”王善青说,“但治疗也是必需的,不能坐等经济、社会发展来自行消灭。”[发起辩论][发表评论][复制链接][收藏此文][我要提问][打印]
返回传媒首页热点相关新闻/评论进入钩虫病吧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热点新闻・日本女主播裸体播新闻获政府补助(图)・央视“一姐”董卿写真曝光・赵忠祥曝料:杨澜、倪萍没文化・众女星全裸呼吁关爱乳房大肚蒋勤勤上阵・毛泽东外孙做主持称一生受外公影响(图)・央视主持直播穿帮段暄穿西装配裤衩(图)・董事会里策划出来的牛市・分时传媒:户外广告告别“个体”模式・2007年TVB月历明星出炉・成方圆郭峰等六名歌手被骗赴美演出流落街头热门评论・央视主持人汪洋将郭德纲告上法庭(图)・郭德纲炮轰电视相声:电视让相声不好看了・十几家公司不期而遇中国动漫战蔓延东瀛・少儿频道:成长别烦恼・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话说长江”・奥运“大片”北京造快马加鞭再跑4年・杂志未来:专业化和版权输出是最好的方向・《早安中国》关注健康的开始・美国:没有专业体育报市场已无多余空间・世界杯:央视垄断最后的盛宴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