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26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2006年9月第3卷第26期余火旺(福建省顺昌县双溪镇卫生院,福建顺昌,35:3200)[关键词】钧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鼠尿和猪尿可排出大量的病原体而污染水,可以通皮肤接触感染人。我院地处闽北山区。鼠类较多,多因水田被鼠尿污染,青少年下田劳动而被感染。临床以起病急、
寒战、高热、眼结膜充血、浅表
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全身肌肉酸痛、腓长肌压痛,肝肾损害为特征。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经临床观察及检查确诊为钩端螺旋病2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9例患者中男20例,女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30岁。12~15岁16例(55-2%),16~19岁10例(34-5%),20~30岁3例(10-3%)。26例为中小学生,3例为青年农民。诊断标准:29例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实施办法》中钩端螺旋体病诊疗标准。发病前1~19天有下水田作业史,有发热、
肌痛、乏力,眼结膜充血,脚长肌压痛,淋巴结肿大,凝集试验阳性。临床表现:潜伏期1~30天.起病急、早期主要症状为发冷、发热29例(100%),入院时体温38.5~38.9℃14人(48.2%),39~40.2℃15人(51.8%),腓长肌疼痛及压痛(100%)。眼结膜充血(100%),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26例(89.7%),双腿发软,不能自行站立23人(79.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27例(93.1%),血沉增快29例(100%),谷丙转氨酶升高20例(68.9%)尿中有蛋白24例(82.7%),尿中有红细胞24例(82.7%),X线发现肺部点状阴影3例(10_3%),凝集试验阳性29例(100%,)。治疗:29例患者中28例用青霉素钠40万u肌注Bid,疗程l周,1例因素霉素过敏试验阳性,改用庆大霉素8万u肌注。Bid,疗程1周。为减轻赫氏反应29例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加入5%GNS250ml中静滴。对症处理.体温超39℃以上者均肌注复方氨基比林1~2m1.有咯血或血痰者.用止血敏、安洛血,镇静止咳,呼吸急促者给予绝对卧床休息。2结果及随诊经上述治疗后29例患者4~6h体温降至正常,第2天.全身肉疼肌痛,腓长肌压痛减轻,眼结合膜充血减轻,肿大的淋巴结缩小.压痛减轻,食欲增加。第3~4天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出院继续用青霉素钠40万u肌注x3天或庆大霉素8万u肌注x3天。经1周治疗痊愈。其中1例29岁的女性患者出院第14天再次发热,眼结膜充血,腓长肌压痛,给予青霉素40万u肌注Biax3天而愈。29例患者治愈后未出现并发症。3讨论我省每年8~10月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高峰期,流行方式主要为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29例患者均为中小学生,青年农民,均有在山垅田作业史。钩端螺旋体病临床上分为五・卫生防疫・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游漫性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本地区流行的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29例患者中流感伤寒型26例(89.6%),肺出血型3例(10-4%)。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季节为5~11月,发病的高峰期为8~10月,有疫水接触史.平均潜伏期为10日左右,起病急,发冷、发热,全身肌肉酸痛,脚长肌压痛明显,多数患者难以站立行走,极度疲乏.眼结合膜充血,浅表淋巴肿大伴压痛、白血球及中性升高。尿中有蛋白,血沉增快。转氨酶升高。应用抗生素应用后1.2小时出现赫氏反应,4~6h后体温降至正常。发病后7~8日出现凝集反应阳性,15~20日达高峰,持续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通常以1:400为阳性。本文观察的29例患者中,主要指标寒战、发热,1天内体温38℃~39%:以上,常为驰张热型,全身肌肉酸痛,腓长肌压痛,拒按,难以站立,占100%,多数患者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白血球及中性升高,血沉增快,转氨酶升高。肺出血型除上述体征外,有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或咯血、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X线透视可发现肺部点状阴影。关于此病的治疗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要:一挂青霉素,二挂激素,三挂复方安基比林。首选青霉素40万u肌注日2次,疗程1周,对青霉素过期者改用庆大霉素8万u肌注Bid.疗程1周均可治愈。为预防赫氏反应过于强烈,抗生素首剂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两种抗生素联用,青霉素首剂量以40万u为妥。为减轻赫氏反应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氢化可的松100mg加5%GNS250ml静滴,同时肌注异丙嗪50rag。复方安基比林2ml,可以明显减轻赫氏反应,让病人平稳度过危险期。对于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者,除上诉治疗外,应做到早发现。首选异丙嗪,氯丙嗪各25mg肌注,并给于维持量,待病情稳定24h后停药。同时应给予氢化可的松50rag加5%GS20ml静椎.继以氢化可的松100~200m~加入5%GS250mi静滴。同时应用止血敏。安洛血等止血剂.保持呼吸道通畅,给0:等。对于肺型钩端螺旋体病基层医院关键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使患者转急为安,一旦发生大咯血基层医院难以急救。病死率极高。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史、流行季节、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史、疫水接触史,主要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抗生素应用后出现赫氏反应,但疗效显著.基本可以确定诊断。参考文献『11上海第一医院《实用内科学》编写组.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27(收稿日期:2()06一07―03)C}41NAMEDICAL.PIERA[.D[I]m~JlB151
阅读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