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利什曼病。利什曼病广泛分布在亚、欧、非、拉美等洲的许多国家。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
寄生虫病。据TDR(1989)估计全球患病人数在1千2百万以上,每年有4百万新感染病例出现;1998年死于本病的人数为4.2万人。根据临床损害组织不同,利什曼病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①
内脏利什曼病(VL)在印度,患者皮肤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即
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害内脏器官(如脾、肝、骨髓等)而致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常可致死。②粘膜
皮肤利什曼病,由巴西利什曼原虫所致。原虫寄生于皮肤内引起
皮肤病变,也可经淋巴或血液侵入鼻咽部粘膜内,可致粘膜病变。严重者鼻中隔、甚至喉和其器官的软骨也有损伤。分布于中、南美洲,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也有病例报告。③皮肤利什曼病。流行于非洲、拉丁美洲、西南亚、地中海盆地和前苏联部分地区。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所致。热带利什曼原虫又可分为两个独立的亚种,即硕大利什曼原虫与热带利什曼原虫。两个亚种在形态上: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上各有特点。我国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黑热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在亚洲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孟加拉和尼泊尔。东非、北非、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国家,前苏联的中亚地区,中南美洲的部分国家也有此病流行。我国黑热病解放前流行很广泛,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四川、山西、湖北、辽宁、内蒙古及北京市郊等省、市、自治区。据1951年调查估计共有53万黑热病患者,解放后开展了大规模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黑热病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6个省、自治区。新疆和内蒙古都证实有黑热病自然疫源地存在。自60年代至今,新病例仍不断出现,在新疆喀什、陇南和川北地区,70―90年代曾有过小范围的流行。据90年代调查资料上述6个省、自治区尚有43个县出现黑热病,每年新发病人数在250―350例左右。近3年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新发病人数在100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