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黄疸

人民网―治黄疸要从治血入手

时间 : 2009-12-04 05:32:11 来源:www.people.com.cn

[摘要]

  专家小传  徐春军,医学硕士,从师于著名老中医关幼波教授,北京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尤其擅长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顽固性肝硬化腹水、酒精性肝病等。出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出诊地点:北京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黄疸是许多大病的“迹象”:儿童与青少年时出现黄疸,可能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有关;中年人黄疸多见于肝炎和胆道结石;老年人出现黄疸很有可能是由癌症引起。  由于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血吸虫病、胆道疾病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是治疸专家,他所创制的茵陈蒿汤等方剂,至今仍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剂。后世医家们也根据张仲景的经验,不断摸索,总结出不少针对黄疸的治疗原则。  治黄去湿热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是引起黄疸的重要原因。湿热侵犯的重点部位不同,症状也千差万别。湿热侵犯上焦和中焦(比如脾、胃),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心烦、频频呕吐、胃脘胀闷。湿热侵犯中焦和下焦(比如肝、肾、膀胱),多有小便赤热、尿液混浊、尿道灼痛、小腹胀,大便干结或者溏薄。湿热弥漫三焦,则上述症状交错出现,提示病情重,严重时可出现高热、谵语、抽搐等。  因此,去湿利小便成了黄疸的重要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所以治疗黄疸时,可采用清热利湿、温阳化湿等治法,通利小便,使湿邪排出体外。  治黄分阴阳  黄疸根据其色泽不同,分为阳黄和阴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色泽晦暗不鲜明的为阴黄。  就阳黄来说,其病程较短,黄色鲜明,属于热证、实证,证明机体正气不衰、湿热较盛,多发生于疾病急性期和早期,还伴有发热、烦渴、恶心呕吐等,小便少而黄,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而阴黄则病程较长,属于虚证、寒证,机体阳气衰败,多发生在疾病的慢性期。表现为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大便稀、怕冷、舌苔白腻。治疗方法是温中健脾化浊。  阳黄和阴黄可互相转化。阳黄不及时治疗,可以转化为阴黄。阴黄过多使用温燥药的话,也会转变为阳黄。  治黄必治血  湿热之邪一般容易深入血脉,引起出血,包括吐血、便血紫癜、月经不正常等症状,还伴有夜间发热,心烦失眠,脉细数等。因此治黄必然要从治血入手,可有以下优点:1、可以加速黄疸的消退。2、有利于肿大的肝脾回缩;3、活血即可祛瘀,祛瘀即可生新,有利于肝细胞再生。  治血法有:凉血活血法,常用药物如生地、丹皮、赤芍药。养血活血法,常用药物如丹参、白芍、当归、益母草。温通血脉法,主要用于阴黄,常用药物为附子、桂枝。  .治黄需解毒  很多黄疸病是“疫毒”所致,应当根据病情需要,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加用解毒药物,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去湿除热,黄疸消退得更快、肝功能恢复得更好。  常用的方法有化湿解毒法,药物有藿香、黄芩、黄连。凉血解毒法,常用药物如银花、蒲公英、土茯苓。通下解毒法,大便燥结可用此法,常用药物有大黄、败酱草、黄柏。黄疸后期,正气耗伤,还可以采用酸敛解毒法,使黄疸易于消散,药物有五味子、乌梅。  此外,黄疸长期难以消退者还需要采用化痰法,常用药物有杏仁、桔红、莱菔子等。▲《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年01月11日第八版)


字号【大中小】【关闭窗口】
热门评论文章
更多...请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关键词: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人民网―治黄疸要...”相似的文章

更多>>

黄疸疾病

黄疸病倒的实验室检查较多,有助于病因的鉴别诊断,应当合理地加以选择。 (一)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分一分钟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两种。前者相当于结合胆红素(CB),正常不超出3.4μmol/L(0.2m...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