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3:51:54 来源:www.fundfund.cn
什么是急性胆囊炎-什么是,什么叫,是什么意思-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细菌的侵袭或胆囊管阻塞(结石)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主要病因是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发作均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发病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使胆囊胀大,里面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这种浓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在这基础上较易并发细菌感染。由于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又可引起胆囊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进一步使胆囊壁的炎症急剧恶化。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和(或)细菌性炎症。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及发热。有些病人还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这时右上腹部不能触碰,稍加用力按压更感疼痛难忍。有时深呼吸、翻身或咳嗽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以致病人屈身静卧,不敢活动。约1/3~1/2的病人可在右上腹摸到一个稍微隆起,像鸡蛋大小的肿大胆囊,触压时疼痛加重。大部分病人积极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能逐渐缓解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可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此时,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发作均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发病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使胆囊胀大,里面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这种浓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在这基础上较易并发细菌感染。由于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又可引起胆囊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进一步使胆囊壁的炎症急剧恶化。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
当医生检查病人的腹部时,可以发现右上腹部有压痛,并有腹肌紧张,大约在1/3的病人中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化验病人的血液,会发现多数人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增厚,并可见结石堵在胆囊的颈部。
急性胆囊炎一般可分四种类型:
(1)单纯性胆囊炎:常常多见于炎症发生的早期,此时胆囊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入囊粘膜。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粘膜高度水肿,细菌感染及胆囊积脓淤血。
(3)坏疽性胆囊炎:除了急性炎症外,主要由于胆囊的循环障碍引起出血及胆囊组织坏死。
(4)胆囊穿孔:由于胆囊坏死,囊壁穿孔,常见穿孔在胆囊底部血管分开较少的部位,穿孔后的脓性胆汁污染整个胆道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肝内、外胆道炎等。
根据以上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医生一般能及时作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有三点:
1.胆囊结石或蛔虫阻塞胆囊管2.致病细菌侵入3.化学刺激等。这些因素引起胆囊管梗阻,胆囊内压升高,胆囊粘膜层充血水肿渗出增多,此时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进一步胆囊全层炎症,产生脓液,便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壁可能会坏死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强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等,严重时还有全身黄疸。检查时右上腹部有压痛,常可以摸到肿大的胆囊。查血常规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行胆囊超声检查常会发现胆囊增大,壁增厚,胆囊内结石。
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主要进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输液、抗生素等等。病情危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时则宜手术治疗。一般的手术方法是直接切除胆囊,但病情危重,患者体质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时也可暂时不切除胆囊,而行胆囊造口术,防止胆囊坏死穿孔,待到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次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切除后由于散失了胆汁储备功能,一次进食较多油腻性食物将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因此患者应注意规律清淡饮食,同时也应注意定期复查。
急性胆囊炎应与哪些急腹症相鉴别?
典型的急性胆囊炎临床上较容易诊断,一些轻症病例或发病早期容易误诊,因临床上能引起右上腹疼痛的疾病很多。比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消化性溃疡穿孔,以及右心衰竭等疾病常与急性胆囊炎相混淆。
(1)急性胰腺炎:该病可继发于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腹痛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呈持续性,范围较广并偏向腹部左侧,压痛范围也较为广泛,血与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2)急性阑尾炎:高位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囊炎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详细分析病史和体征。
(3)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腹痛在剑突下呈阵发性绞痛,呕吐频繁,常有吐蛔虫史,腹痛可自行缓解。早期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肌紧张。
(4)溃疡病穿孔: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腹痛发作突然,呈持续性,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并很快波及整个腹部,腹肌强直,但很少有呕吐现象。因较小的十二指肠穿孔,或穿孔后很快形成一个局限的炎性病灶时,容易与急性胆囊炎混淆。
(5)肝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下方的脓肿,触诊时易把肿大的肝脏误认为胆囊炎性包块。
另外,青年女性患者应与Fitz-Hugh-Curtis综合征相鉴别,这是由于急性输卵管炎所伴发的肝周围炎,可有右上腹疼痛,易与胆囊炎相混淆,鉴别点在于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有压痛,宫颈涂片可见淋球菌或沙眼包涵体。
急性胆囊炎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是胆囊炎症的演变、发展和胆囊壁血液循环受阻的结果。胆囊开始发炎时,只是有充血、水肿等改变,一般称之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随着病变的发展和细菌的感染,胆囊壁上有多量的中性多核白细胞的浸润,胆囊腔内可有脓液积聚,而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果炎症继续加剧,胆囊内的炎性分泌物进一步增加,胆囊腔内的压力增高,结果会影响胆囊壁的血液循环,引起胆囊壁的缺血而产生坏疽和穿孔。有时,胆结石的直接压迫,也会压迫局部的囊壁,造成坏疽和穿孔。
急性胆囊炎发生坏疽和穿孔,虽不像急性阑尾炎那样常见,但胆囊发生坏疽穿孔后,其后果一般要比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后果严重。胆囊发生坏疽穿孔后,会导致胆囊周围脓肿、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胆肠瘘等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病人的死亡。因此,对那些可能会发生或已经发生坏疽穿孔的病人,医生一般都要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急性胆囊炎病人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就应警惕胆囊有坏疽穿孔的危险。
(1)经过药物治疗48小时之后,病人的症状未见减轻而反趋恶化加重者。
(2)血白细胞计数增至20×109/L以上者。
(3)病人腹痛不限于中上腹或右上腹,而扩延至腹部其他区域或全腹者。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病人,一般经非手术治疗,症状多可缓解,以后再行择期手术。
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禁食、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及维生素,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腹痛时可给予解痉剂和镇痛剂,如阿托品、度冷丁等,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情况时,应经短时的对症治疗准备后,施行紧急手术:
(1)临床症状重,不易缓解,胆囊肿大,且张力较大有穿孔可能者。
(2)腹部压痛明显,腹肌强直,腹膜刺激症状明显,或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腹部体征加重者。
(3)化脓性胆囊炎有寒战、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者。
(4)一般急性胆囊炎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未能缓解或病情恶化者。
(5)老年病人,胆囊容易发生坏疽及穿孔,对症状较重者应及早手术。
【收藏到】【打印】【把该页复制给你的好友】【关闭】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