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10:10:04 来源:www.shenmeshi.com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发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I型)。虽其病因各异,但有共同的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发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I型)。虽其病因各异,但有共同的生理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因其临床类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故曾称为“成人呼吸综合征”,以示区别。由于这一综合征亦可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所以近年建议改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但不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1972年Ashbauth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的命名。提出ARDS的新概念主要有两个改变:①ARDS中A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呼吸窘迫综合征不仅仅发生于成人,也可发生于儿童。因此“A”的含义由“Adult”(成人)改为“Acute”(急性的)②ARDS和ALI(急性肺损伤):ARDS实质上是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它是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其病理特点是ALI,属重度的ALI。它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广泛肺泡损伤和血气改变为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蛋白性肺泡水肿和低氧血。症者的主要差别是ALI时PaO/FIO≤.kPaO。
ARDS是急性肺损伤(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ALI和ARDS有相同的定义和内涵;区别在于ALI代表早期的阶段,而ARDS地区晚期的阶段。
急性肺损伤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三个意义:①强调了ARDS发病是一个动态过程。致病因子通过直接损伤或通过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核相应介质间接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形成急性肺损伤,逐渐发展为典型的ARDS;②可在急性肺损伤阶段进行早期治疗,提高临床疗效;③按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严重性分级),有利于判断临床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ARDS通常在最初损伤或疾病的24~48小时后发生.首先出现呼吸困难,通常呼吸浅速.吸气时可存在肋间隙和胸骨上窝凹陷.皮肤可出现发绀和斑纹,吸氧不能使之改善.听诊可闻及,鼾音或哮鸣音,也可能正常。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
早期诊断对发生于可能引起ARDS情况下的呼吸困难应予高度警惕.此时,通过立即测动脉血气和胸部X线检查可以作出推测性诊断.这种最初的血气分析显示急性呼吸性碱中毒:PaCO2正常或降低,PaO2明显降低,pH值升高.胸部X线通常显示类似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双侧弥漫性肺泡浸润,但心廓影通常正常.然而,X线改变常晚于功能改变许多小时,且比X线所见的肺水肿,低氧血症严重得多.尽管吸入高浓度O2(FiO2),极度低氧血症仍常持续存在,表明由于肺部的不张和实变,使右向左分流,造成不能换气.
至今由于缺乏特异的检测指标,给早期早期带来困难。凡有可能引起ARDS的各种基础疾病或诱因,一旦出现呼吸改变或血气异常,均应警惕有本征发生的可能。建立诊断综合临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必要的动态随访观察,并排除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为疾病统计和科研需要,必须依据确定的诊断标准。历年来曾有各家提出的各种诊断标准,差别甚大。欧美学者在1992年分别在美国和欧洲的学术会议上商讨、1992年同提出、并在1994年各种杂志发表的关于ALI和ARDS定义和诊断标准,最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