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renalfailure,ARF)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ARF是各种原因使泌尿功能急剧降低而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志是
少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分类
1按病因分类
肾前性ARF
肾性ARF
肾后性ARF
2按肾损害性质分类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阻塞性ARF
3按尿量变化分类:
少尿型ARF
非少尿型ARF
三病因
(一)肾前性因素
肾缺血。
1原因:休克,严重应激,心衰,肝功能衰竭等。
2肾脏损害的特点
(1)早期:功能性肾衰;
晚期:器质性肾衰
(2)表现为少尿。
(二)肾性因素
1原因:
(1)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tubularnecrosis,ATN)
持续肾缺血
急性肾中毒
HB等阻塞
(2)急性肾实质性疾病
2肾脏损害的特点
(1)器质性肾衰;
(2)损害部位:
(3)少尿型和非少尿型两种。
(三)肾后性因素
1原因:
结石、肿瘤、坏死组织阻塞
2肾脏损害特点
(1)早期:梗阻性肾衰
晚期:肾实质损害
(2)突然发生无尿。
第二节发病机制
一肾血流灌注减少(肾缺血)
1肾灌注压降低:
血压¯;
尿路阻塞
2肾血管收缩
(1)儿茶酚胺增多
(2)R-A系统激活
(3)PG产生↓
二肾小管阻塞
1减少GFR
2阻碍尿通过
三肾小管原尿返流
1原尿返流回间质→原尿量↓
2肾间质
水肿,压迫肾小管,阻塞加重
3肾间质水肿,压迫肾血管,缺血加重
四肾小球超滤系数(kf)↓
第三节机体的变化
一少尿型ARF
(一)少尿期
1泌尿功能障碍:
(1)尿量↓:少尿,无尿
(2)尿质的改变:
2内环境紊乱
(1)氮质血症
(2)代谢性酸中毒
(3)水肿甚至水中毒
(4)高钾血症
(5)各系统功能障碍
(二)多尿期
1尿量增高:>400ml/d
(1)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2)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被解除;
(3)新生的肾小管上皮功能不成熟,尿不能充分浓缩;
(4)渗透性利尿。
2仍然有内环境紊乱
(三)恢复期
二非少尿型ARF
特点:
尿量不少于1000ml/d。
机制:
1肾脏损伤较轻
2主要是尿浓缩功能障碍
第四节防治原则
一病因学防治
二补液:
功能性ARF与器质性ARF的鉴别
对功能性ARF:充分扩容
对器质性ARF:“量入而出,宁少勿多”。
三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四透析疗法
五维持水电酸硷平衡
ARF小结:
1概念:ARF是急性泌尿功能障碍,后果主要是生化内环境紊乱。
2发病机制:
(1)功能性ARF或ARF初期以肾血管收缩为主要机制;
(2)肾小管坏死性ARF,肾小管阻塞、原尿返流、Kf降低起主要作用。
3机体变化:
(1)相同的变化:
少尿、氮质血症、代酸、水中毒、高血钾、
尿毒症。
(2)不同的变化有:
功能性ARF器质性ARF
尿比重↑↓
尿渗透压↑↓
尿钠↓↑
FENa↓↑
尿/血肌酐↑↓
尿常规-+
本章要求
1掌握ARF的概念
2掌握ARF的发病机制,ATN少尿期的机体变化
4熟悉功能性与器质性ARF的鉴别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
第一节概述
n一概念
n病因使肾单位进行性破坏,在数月或数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出现内环境紊乱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二病因
n1慢性肾脏疾病
n2肾血管病变
n3尿路慢性梗阻
三发展过程
第二节发病机制
一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肾单位丧失时,健存肾单位加倍工作进行代偿。随病情发展,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不足以代偿时,即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二矫枉失衡
是指机体对GFR降低的适应代偿过程中所发生的新的失衡,使机体进一步受到损害。
三肾小球过度滤过
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过度滤过,肾小球过度负荷造成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肾单位功能丧失,形成恶性循环,促进肾衰的发生。
四肾小管-肾间质损害
肾小管和肾间质损害,在CRF的病程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第三节机体的变化
一泌尿功能障碍
w(一)尿量的变化
w夜尿、多尿、少尿
w(二)尿质的改变
w1尿比重和渗透压低,甚至固定
w2尿钠浓度高
二内环境紊乱
w(一)氮质血症
w(二)代谢性酸中毒
w早期:AG正常型代酸
w晚期:AG增高型代酸
w(三)电解质代谢障碍
w1钠丢失,尿钠浓度高
w2钾代谢障碍
w3钙磷代谢障碍
w(1)高磷血症:
w(2)低钙血症:
w*血磷↑→血钙↓
w*维生素D活化障碍
w*毒物损伤小肠黏膜
三其他:
w(一)肾性高血压
w概念: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w机制:
w1体内钠水储留
w2R-A系统激活
w3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
w(二)肾性贫血
w1促红素减少
w2毒性物质的抑制作用;
w3红细胞破坏
w4铁的再利用障碍
w5出血
(四)肾性骨营养不良:
w概念:
wCRF引起的骨病。
w机制:
w(1)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w(2)维生素D代谢障碍
w(3)代谢性酸中毒
CRF小结:
w1概念
w2机制
w3机体比变化
w与ARF相同点:
w氮质血症
w代酸
w低钙高磷
w尿钠增多
w尿常规阳性
w与ARF不同点:
w多尿夜尿
w低钾为主
w肾性高血压
w肾性贫血
w出血
w肾性骨营养不良
尿毒症(uremia)
一概念:
l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的综合征。
二机体的变化
l(一)消化系统
l1表现:
l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l2机制:
l(1)氨刺激胃粘膜产生炎症
l(2)肾泌素↑→胃酸分泌增多
l(二)心血管系统
l心衰,心律失常,心包炎
l(三)呼吸系统:
l尿毒症肺
l1中枢功能障碍(尿毒症性脑病)
l(1)毒性物质蓄积→脑水肿
l(2)高血压,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l2外周神经病变(感觉异常,运动障碍)
l毒性物质引起髓鞘变性所致
三中毒症状的发生机制
n1尿素
n形成氰酸盐;引起胸膜炎、胃溃疡、出血倾向、神经和精神症状
n2胍类化合物
n引起神经、消化、心血管、血液等系统的功能障碍
n3胺类
n(1)神经毒性作用
n(2)引起贫血
n(3)促使脑水肿、肺水肿、
腹水的发生
n4中分子毒性物质
n(1)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
n(2)引起贫血、出血
n(3)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n(4)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n5PTH
n(1)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损害
n(2)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
n(3)引起皮肤瘙痒和软组织坏死
n(4)促使溃疡形成
本章要求
n1掌握ARF、ATN、CRF、尿毒症的概念及其英语词汇
n2掌握ARF的病因,ATN的发病机制,ATN少尿期的机体变化
n3掌握CRF的发病机制,机体的变化
n4熟悉ATN和CRF的发展过程;功能性与器质性ARF的鉴别;尿毒症毒素的种类
快速搜索通道学校老师考试文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