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2:17:07 来源:www.chinaeye.com
陈家祺:我国著名眼科专家,从事医学教育和眼科学临床、科研工作41年,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教育部和卫生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眼库主任等职务。他治学严谨,在角膜病的防治、治疗性角膜移植、眼库技术、屈光性角膜手术、眼外伤等领域取得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奖5次(第一完成人3次)、省部级奖20次和美国发明专利1项以及中国实用专利1项。已发表论文267篇,编著9本专著和两种视听教材,创办了广东省眼库,2002年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还曾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白求恩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初见陈家祺教授,其热情和爽直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谈锋甚健,思维也极其敏捷,对于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定给予周全细致的答复,决不敷衍了事。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亲切态度,令人感受到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风范。
《食品与药品》记者(以下简称FD):陈教授,您做为广东省眼库的主任,能否谈谈目前我国眼库建设的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陈家祺教授(以下简称陈):眼库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性的工程。我们国家的眼库建设与国外差距很大。美国目前有六、七十个眼库,角膜供体的主要来源是依靠病人身故后捐献,收集起来的材料按照既定的标准给需要者使用,管理上非常规范,并且制定了相关法律。我国大大小小的眼库加起来大概有20多个,但是目前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角膜材料来源的匮乏,主要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捐献角膜的人数量相对来说很少,所以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美国一年做4万例角膜移植手术,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按这个比例,我们每年进行角膜移植推测应保持在20余万例。而现在,我国每年只能给5千多例患者进行角膜移植,很多患者还在黑暗中等待。所以,我们希望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进一步支持,制订相关的标准对供体材料的来源、使用进行规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身后捐献器官,推动眼库的建设,以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见光明。
FD:那么角膜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陈:角膜是位于眼外壁的透明组织,打个比方,就好像是照相机的镜头,其屈光力占整个眼屈光的四分之三,各种原因引起角膜病变时,角膜失去透明性从而视力下降。角膜病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所工作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发现眼科门诊每5个病人中,就有一个是角膜病患者。引起角膜炎症的病因繁多,主要是外伤与感染,当角膜上皮层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损伤时,病原微生物就乘虚而入。近年来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的广泛应用,使得因戴角膜接触镜而引发感染导致的角膜盲患者日益增加。第二个原因是全身性疾病,这是一种内在性的因素。例如结核、风湿、梅毒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角膜炎;全身营养不良,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软化症;以及三叉神经麻痹所致的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此外尚有蚕蚀性角膜溃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角膜邻近组织疾病的影响,例如急性病毒结膜炎可引起浅层点状角膜炎;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色素膜炎也可引起角膜病变;眼睑缺损合并睑裂闭合不全时,可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另外肿瘤也可引起角膜疾病。
FD:您刚才提到因戴隐形眼镜导致的角膜病日益增加,有无这方面的数据?防范措施是什么?陈:近年,角膜接触镜在临床上使用较多,而且接触镜直接贴附在角膜上,相应的并发症也因此产生,如中毒性结膜炎、角膜上皮损害、过敏反应等,这些并发症大多数较轻微,但如引起感染性角膜炎则后果严重,甚至威胁视力。有研究表明感染性角膜发病率大约为0.63/10000人,而在角膜接触镜使用人群中发病率为3.4/10000人,最常见者为细菌性角膜溃疡,也可为真菌性或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戴的时间过长、夜间戴用、镜片透氧性差或压迫过紧是导致感染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此外戴取镜片和清洗消毒方法、个人卫生习惯等也有影响。因此建议需配戴隐形眼镜患者应首先接受眼科医生的检查,确定是否适合配戴隐形眼镜,然后在正规眼镜店或视光师的指导下选配合适的镜片,学习正确的配戴和镜片保养方法,在配戴过程中如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FD:不同年代所引发的角膜病的类型和致病原因是否有所不同?陈: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的类型有一定变化,目前感染性角膜病仍然是常见的角膜病,近年来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白内障复明技术的推广使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是作为手术并发症之一的大泡性角膜病的发生率也有一定增长。此外铸造工业的发展,以及目前工作防护条件的不完善,角膜热烧伤和化学伤在角膜病中亦占有较大比重。就感染性角膜病本身而言,其主要病原菌在不同时期也有较大变化。例如过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致病菌,而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所占比例已升至首位,在我国,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仍占第一位,然而其发病比重下降趋势明显,这和敏感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妥布霉素)的应用、医疗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关。真菌性角膜炎是另一个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我国的首位致病真菌已从六、七十年代的曲霉菌属替换为镰孢菌属,其原因是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导致土壤中对镰孢菌属起拮抗作用的假单胞菌属减少,从而镰刀菌大量滋生。
FD:请您谈谈目前我国角膜移植的技术水平。陈:角膜移植是用健康角膜组织替代患者受损坏角膜的外科手术过程。由于角膜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免疫学特点,角膜移植在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部分条件好的病例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成功率可达90%。角膜移植手术一般适合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混浊或水肿等严重影响视力的病变,如感染性角膜病变(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先天性角膜病变(圆锥角膜、角膜基质变性、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等);全身疾病合并角膜病变(干燥综合征、斑痕性类天庖疮等);眼部的化学伤、热烫伤;角膜外伤后瘢痕,以及各种原因导致角膜穿孔等。不同疾病和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程所需的角膜移植的方式都不同。按照手术方式可将角膜移植大致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两种。穿透性角膜移植就是更换全层角膜,板层角膜移植就是更换角膜的前层而不穿透角膜。根据移植片的大小又可分为小植片、大植片、全角膜、全板层角膜移植。我们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还根据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目的分成4类,即:光学性、成形性、治疗性和美容性角膜移植。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治疗目的是增视,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混浊,特别适合如角膜炎、角膜外伤、化学伤、热烧伤、爆炸伤引起的视力下降。成形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治疗目的是恢复角膜组织结构和外形,视力改善是手术的次要目的。一般用于角膜基质变薄、后弹力层膨出、角膜葡萄肿、角膜穿孔等。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治疗目的是为了挽救和保存眼球,它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细菌、真菌、病毒性角膜溃疡或其他角膜病变、角膜溃疡发生穿孔的病例。而美容性角膜移植术的治疗目的,仅仅是为了改善外观,多用于已无视功能、角膜混浊变白的年轻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由于异体角膜直接与患者的眼内接触,所以发生排斥发应的几率比较高,这和疾病的种类、植片的大小有关系。一般来说,植片越大排斥的危险性越大,角膜的酸碱烧伤和化学伤的患者排斥发生率高。板层角膜移植就不同,它的排斥的发生率较低,一般不会因为排斥而失败,但是由于两层角膜间存在界面,光学效果不如穿透移植,而且两层角膜之间可能会有新生血管长入,但是现在技术已经有新的改进,有望取得和穿透移植相似的效果。当然,到底选择哪种手术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考虑,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术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据我们调查,只有不到30%的病人不发生排斥。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是提高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我们国家的角膜移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很大部分的角膜移植手术只在少数大型眼科医院和省级医院的眼科开展,许多地区和县市级医院基本没有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因此我国角膜移植队伍和技术力量的培训,以及角膜的来源方面都是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FD:现代城市中人因为某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角膜疾病吗?陈:看电视、使用电脑已成为现代城市人群生活的重要部分,电脑终端使用者多在空调环境下工作,长时间、近距离的注视屏幕,容易出现眼睑瞬目异常(瞬目不全、瞬目减少),导致泪液过度蒸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影响泪膜质量,从而产生眼干、视力疲劳、视物模糊等。此外还可伴有手指麻木、肩部僵硬、手臂酸痛等身体症状,以及心情烦燥、抑郁等精神症状。我们称之为视屏终端性眼病,也称VDT(visualDisplayTermminal)症候群。连续操作屏幕的时间越长,用眼越多,症状就越严重。因此建议在使用1~2小时电脑后,休息10至15分钟,眺望远方的景色以休息眼睛;适当地活动身体,解除眼部紧张;存在屈光不正的患者应配戴度数合适的眼镜;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屏幕到眼睛的距离约为40~70cm左右;视线稍向下形成一定的角度;出现干眼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润滑眼表,或适当调整工作环境的湿度。
FD:您是如何走上眼科医生之路的呢?陈:我1961年大学毕业,1972年开始从事角膜病的研究工作。当时毕业分配我去眼科做医生,我还不情愿,想去外科做大手术。做了眼科大夫后,通过前辈老师的指点、自己的实践和对眼科学的深入了解,我才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年轻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下乡的机会很多,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基层的农民,农村眼病缺医少药的情况突出,这让我认清了国情和自己要服务的对象,对自己所从事的医疗事业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一个很清晰的定位,就是如何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更好地去为群众服务。现在想想,我能够一直从事眼科学的研究完全是兴趣使然,这兴趣不是天生的,它产生于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工作意义的了解。
FD:您认为作为医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陈:我想无论社会怎么变迁,对医生的要求应该是“不变”的。应该学习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严谨的作风,善于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加强临床技能,循序渐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实际本领。要有对医药事业不断追求的热情,对病人要有热忱和奉献精神,对工作要极端负责任,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德高医精”,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