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无数百姓被压在废墟里,伤员中许多人的损伤在医学上称之谓
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外部重力长时间压榨、挤压或长期固定体位而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出现受压部位的肿胀、麻木或
瘫痪,而且有肌红
蛋白尿及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
肾功能衰竭。主要发生于战争、煤矿事故、地震、恐怖袭击、交通伤等灾害事件中。
地震中发生挤压伤的约为3%~20%,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发展为挤压综合征。
那么挤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当人体压迫解除血流再通后,机体会出现再灌注性损伤,横纹肌溶解,且肌肉组织中贮存的大量肌红蛋白、钾、镁离子、酸性代谢产物、氧自由基、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组织毒素等有害物质,在伤肢解除外界压力后通过循环再建或侧支循环大量释放入血,加重创伤后机体反应,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其中突出的表现为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病人局部表现为受伤后肢体肿胀,受压部位有压痛。一般在外部压力解除后即出现受压部位肿胀,并迅速加重,持续一般4~5天。严重者可有皮肤变硬、张力增强、运动失灵,远端皮肤灰白、发凉。早期伤肢脉搏多可触及,以后才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全身表现包括:休克、
低血压;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症;酸中毒和氮质血症。
严重挤压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为:首先应抗休克、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高血钾症,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休克平稳后,尽早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消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行截肢术。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血尿素氮和钾离子上升速度较一般急性肾衰快,故提倡及早进行透析治疗,迅速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以免肾功能发生不可逆改变。
挤压综合征的救治属于灾害医学范畴,也是公关卫生事业必须关注的重症之一。除了地震的自然灾害以外,平时的事故也是挤压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如去年3月的北京地铁塌方事故,今年4月胶济铁路客车相撞,5月上海一辆高速行驶的集装箱卡车发生集装箱跌落事故等。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和轨道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重视挤压综合征防治的基础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医学救治方案,培养一批有经验的救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去年在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的资助下,建立了挤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并开展了挤压综合征模型肾脏细胞凋亡的研究。愿全社会更加关注挤压综合征的防治,一旦灾害来临,得以及时救治更多的同胞。
(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专家门诊:每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