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急骤起病.以肾间质水肿和
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以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滤过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常见病因与分类如下。
药物过敏所致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引起机体超敏反应导致肾间质及小管病变,为双侧非化脓性肾间质病变,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肾小管常出现退行性变,甚至坏死。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种类繁多,抗生素占60%~70%,其中以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常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中又以甲氧西林的发生率最高。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两性霉素B、非甾体抗炎药、利尿药、磺胺类药、利福平、西咪替,丁、x线造影剂、环孢素、顺铂、普卡霉素、苯茚二酮等引起亦常见。近年来中草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报道也有增多,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肾脏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脏感染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的原发病是急性肾盂肾炎和肾结核。急性肾盂肾炎是由各种细菌通过血行感染或上行感染,直接侵入肾盂及肾实质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理检查可发现病灶内肾小管腔中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肾间质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
全身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也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所致的全身感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
败血症、重症链球菌感染、白喉、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军团病、布氏杆菌病、梅毒、支原体肺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及弓形虫病等均可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有定论,肾间质组织的损伤可能致病病原体、病毒相关抗原在肾间质中沉积,激活体液介导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许多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常见有SLE、干燥综合征、结节病、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IgA
肾病、韦格纳肉芽肿以及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是指经肾活检证实为典型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而查不到特异的病因(如感染、药物以及全身性疾病、重金属中毒等),患者常伴有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发热、
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近年来,有学者发现一种变异的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伴有眼色素膜炎,称为小管间质性肾炎一眼色素膜炎综合征(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uveitissyndrome,TINU综合征)。
间质性肾炎形成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应根据发病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可以就自己的病情问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