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 : 2009-12-03 20:50:49 来源:www.shenkang.org

[摘要]

一、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 慢性间质性肾炎并非均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延续。可以起病既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或隐匿起病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因肾间质为慢性炎症改变,主要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一、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
慢性间质性肾炎并非均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延续。可以起病既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或隐匿起病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因肾间质为慢性炎症改变,主要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故常有其共同临床表现:
(一)、检查身体发现异常
一些病例既往无水肿、高血压,常以原发病表现为主。仅在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贫血、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肾性骨病及轻度尿检异常被怀疑本病。
(二)、尿检查异常
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微量~+),定量一般<1.5g/24h且多<0.5g/24h,尿蛋白常为小分子的肾小管性蛋白尿(如β2―微球蛋白)。尿沉渣中有少量白细胞,常无红细胞和管型。
(三)、肾小管功能损害
受累的小管-间质在肾皮质或髓质,皮质受损主要累及近段小管或远段小管。肾髓质主要累及亨利氏袢、集合管。在病程较早期出现肾功能障碍。肾小管功能损害较肾小球严重,出现亦较早,为本病重要特征。在氮质血症出现前常已有肾髓质受累,尿浓缩功能障碍,在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仅有轻度降低时便可发生夜尿、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之后尿渗透压持续为等渗或低于血浆渗透压。患者可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肾性尿崩症。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时造成失盐,严重失盐可出现容量不足和低血压;当远端肾小管失盐贮钾,促使高血钾产生;慢性间质性肾炎时其远端小管氢排出减少,氨的分泌下降,出现酸化功能障碍;无论是近端小管碳酸氢根吸收障碍,还是远端肾小管氨的产生减少,均造成碳酸氢根再吸收障碍,代之氯化物进入体内,造成高氯性酸中毒。可有近段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碳酸氢钠、糖、尿酸、磷酸盐、氨基酸再吸收减少,呈现Fanconi综合征。
(四)、肾乳头坏死的症状
肾乳头坏死常见原因为糖尿病,其他见于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尿道梗阻等。
急性肾乳头坏死时,患者常有寒战、高热、肉眼血尿。如果坏死肾乳头脱落或血块阻塞输尿管,则引起疼痛和血尿。双侧肾乳头坏死可出现急性肾衰。尿沉渣中可找到坏死的组织碎片,肾盂造影有环状阴影或充盈缺损,慢性者尚可见到肾髓质及肾乳头部钙化阴影。临床尿浓缩功能减低,钠在再吸收下降。
(五)、晚期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恶心、呕吐、厌食,贫血常很严重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不成比例。约半数人发生高血压,但程度往往不及肾小球肾炎严重。
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试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红蛋白可下降,白血球、血小板、血沉常正常。
(二)、尿检查
尿蛋白微量~+,尿沉渣检查多为正常;尿糖阳性,尿酶升高;尿比重下降,尿渗透压下降。
(三)、生化检查
慢性间质性肾炎晚期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查血清钾、钠、氯可出现异常。
三、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特殊检查
尿β2微球蛋白增多、指甲肌酐升高;B超检查、X线、同位素检查双肾缩小。慢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检查,肾皮质有局灶粗糙瘢痕、肾盏变形。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因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诊断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病因诊断
如原发于肾间质的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等),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间质性肾炎;继发于泌尿系统的疾病(梗阻性肾病,肾动脉狭窄);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干燥综合征)。常因原发疾病临床表现突出,掩盖了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二)尿检查
沉渣变化较轻,尿沉渣检查中,常仅有少量白细胞,一般无细胞管型。感染致慢性间质肾炎急性发作时,尿可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尿蛋白少量,24小时<1.5克,常<0.5克。肾小管性小分子蛋白,如尿溶菌酶及β2微球蛋白增加。在伴有肾乳头坏死时,可见血尿及尿中脱落的坏死组织。
(三)肾功能
肾小管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功能常正常。以肾小管功能减退为主,近段肾小管功能受损,可出现糖尿、氨基酸尿、尿酸盐尿、磷酸盐尿;远段肾小管功能受损,可出现多尿、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可有电解质紊乱,难以纠正的酸中毒。
(四)辅助检查
B超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指甲肌酐检查,有助于急、慢性病变的判断。
(五)肾活检确诊主要靠肾脏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一)与原发高血压性肾损害鉴别
原发高血压性肾损害,除血压高外、有轻度蛋白尿、夜尿多、尿比重低、伴有肾功能受损时,应与慢性间质性肾炎鉴别,前者常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血压高,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肾病理主要累及肾小球前小动脉,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致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二)与慢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常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常伴有肾功能不全与慢性间质性肾炎难以鉴别,但前者常有慢性肾炎病史,小球功能损害先于小管,肾穿肾小球病变为突出表现,有助于鉴别。
(三)与糖尿病肾病鉴别
糖尿病有轻度蛋白尿,尿沉渣检查阴性,血压高,尿糖阳性,易误诊为慢性间质性肾炎,但前者有糖尿病史,肾穿小球病变为主,有助于鉴别。
五、治疗
(一)、控制和去除病因
慢性间质性肾炎早期病例,应及时解除尿路梗阻及反流;停止致病药物(镇痛药、关木通等)的应用;积极控制感染;治疗系统性疾病。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者
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止因脱水、低血压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
(三)、对症及对因治疗
对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应予以相应处理。同时更重要的是还应针对病因从发病源头进行控制。
六、疗效判断标准
(一)、有效
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减轻、夜尿减少;血红蛋白上升;尿糖减少或转阴、尿酶下降或正常,尿比重及尿渗透压上升;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二)、无效
进展性肾功能减退及贫血,肾脏逐渐缩小。
七、预后及预防
(一)感染性慢性间质性肾炎
予以恰当治疗使间质性病变静止,避免肾功能进展性恶化。部分肾功能已减退的病例,经适当抗菌药物治疗后,肾功能可能改善。
(二)镇痛药肾病
肾功能受损轻者,血肌酐<3mg/dl,停用镇痛药,肾功能可逐渐恢复。当血肌酐>3mg/dl,停药往往无助于病情改善,肾功能可进展性恶化,最终70%的病人死于尿毒症。高血压者预后差。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可预防感染性及系统性疾病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严格掌握用药指证,防止滥用药或用药过量及长期用药,预防药物性慢性间质性肾炎。特别避免对含关木通、广防己等马兜铃酸中草药的不规范应用,防止马兜铃酸致成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间质性肾炎疾病

尿液检查 一般为中少量低分子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在 0.5~1.5g/24h,极少>2g/24 h;尿沉渣检查可有镜下血尿、白细胞及管型尿,偶可见嗜酸细胞。肾小管功能异常根据累及小管的部位及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可有肾...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