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22:32:15 来源:www.mianyang.gov.cn
一、病因探秘
1、结肠为何易生癌症
这与其在体内的特殊位置和作用有关。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而大肠是食物残渣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的部位,残渣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可与大肠相互作用,产生损害。此外,大肠也是体内一些活性物质回收的地方,因而大肠中有许多细菌,对食物残渣、未及时进行肝肠循环的物质进行分解,产生有害的致癌物质会刺激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变异。因此结肠癌变的发生率要比小肠高上千倍!
2、西式饮食是高致病因素
(1)高脂饮食:有调查资料表明,以高热量、高脂肪膳食模式为主的西欧和北美地区,结肠癌发病率较高。而日本人的膳食模式逐步西化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高脂饮食,大量的脂肪进入人体,刺激胆汁酸分泌的大量增多。多余的胆汁酸在细菌的进一步作用下会转变为致癌物“次级胆酸”,可诱发结肠癌。因此,“高浓度的胆汁酸”很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2)高动物蛋白:研究表明含高动物蛋白脂肪的饮食中的氨基酸经细菌分解后可产生致癌物质。但高动物蛋白与肠癌的密切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3)红肉:红肉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饱和脂肪酸与大肠癌成正相关。现在比较提倡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白肉,如禽类或鱼类的肉。
(4)低纤维饮食:膳食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促使其排除体外,减少次级胆酸的形成。如机体摄取不足,则可使次级胆酸排出减少,增加诱发结肠癌机率。低纤维饮食不利于粪便排出,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进一步损害结肠黏膜诱发结肠癌。
3、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因素
(1)久坐不动是大敌:久坐会使肠蠕动减弱,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需要排出的代谢物在肠内长时间滞留,从而容易诱发结肠癌。
(2)肥胖是危险标志: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身体脂肪过多,而“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危险性。研究证实,腰围每增加一英寸,患癌症的风险就增加了8倍,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
4、炎症时危险因素
患有慢性结肠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由于肠黏膜的反复破坏和修复,可能发展为癌症。专家提醒结肠炎患者病变风险高达40%。
5、遗传基因带来的危险
修补基因是帮助人体DNA校正、修复错误的,一旦出现问题,基因突变就会远远高出一般人。DNA修补基因突变者,得大肠癌机率为80%,且发生年龄比一般人早。
二、防癌准则
1、饮食原则---平衡膳食:使混合膳食中所含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当、数量充足,并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可归纳为“全面、均衡、适度”。
2、生活方式---运动起来:科学家研究证实,运动可降低结肠癌的危险,运动越多危险性越低。因此,建议人们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度身体活动。这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加,应该做到每天60分钟以上中度身体活动,或30分钟重度身体活动。
3、优化环境---多晒太阳: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报告称补充维生素D可以对预防结肠癌起到一定效果。晒太阳是最简单主要增加维生素D的方式,优于食物补充。专家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D食物,如动物肝脏、奶制品等,每天最好花上10~15分钟晒太阳。但要注意不能长时间晒太阳,否则有害于健康。
4、科学预防---及早发现:应常做风险评估,经常做体检排除危险因素。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易被忽视,也易漏诊,故中年以上患者应提高警惕,如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应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