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性头痛,也称肌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病人的40%,其终身患病率为37%~78%。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肌肉或肌筋膜结构收缩或缺血,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能系统慢性或间断性功能障碍,亦与情绪障碍、应激、心理紧张、抑郁、
焦虑所致的持久性颈肩肌肉痉挛和血管收缩引起的牵涉痛等有关。
临床表现
多在20岁左右起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亦增加;两性均可患病,女性多见,约占75%。
表现为头部胀痛、压迫痛和紧缩感、紧箍感等,位于双侧枕颈部、额颞部或全头部,呈轻-中度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病程数日至数年不等。疼痛期间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不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等症状,疼痛部位肌肉可有触痛或压痛点,有时牵拉头发也有疼痛;头颈、肩背部肌肉有僵硬感,不易松弛,捏压该部位肌肉感觉轻松和舒适。
多数病人有头晕、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状。部分病例兼有
血管性头痛的性质,几乎每日均有头痛出现,故又称慢性每日头痛。患者也常有其它与紧张有关症状,如肠易激动症、胸闷、心跳、
胃痛等。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又能排除颅、颈部疾病,如
颈椎病、外伤、占位性病变和炎症性疾病等,通常能够确诊。
国际头痛协会(1988)将紧张性头痛分为四类,有严格的诊断标准:①发作性紧张性头痛:要求发作至少10次以上,头痛时间每年少于180天,每月少于15天;②有颅周肌肉疾病的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有颅周骨和肌肉触痛,肌电图活动增加;③无颅周肌肉疾病的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无肌肉触痛和肌电图改变;④慢性紧张性头痛:头痛时间每年超过180天。每月超过15天。
治疗
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工作压力、家庭或个人压力都应设法解决或减轻。运动可以使肌肉松弛,减少头痛。失眠者可给予舒乐安定、氯硝基安定,有焦虑或
抑郁症状者可给予阿米替林、百解忧、左洛复或美舒郁等。对乙基氨基酚和非类固醇性抗炎剂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预防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不良姿势,以免引起头颈和肩背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注意心理调整,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经常对头皮、颈部肌肉进行轻柔的按摩等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