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7月第6卷第7期953
茎突综合征的临床分析镡旭民,杨桦,邓安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重庆400037)[关键词]茎突综合征茎突综合征又称综合征,综合征和茎突过长症,发病率约为1.6‰【】.其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样.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我院近0年来86例接受手术,资料比较完整的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3一一22―10,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茎突综合征患者,男4例,女46例,年龄35―6(平均38.7)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异物感,咽痛,颈痛等.其中接受双侧手术者55例,单侧手术3例.1.2茎突正位线检查平均长度右侧为(3.96±067),左侧为(398±0.71).左右长度差别无显着性意义.茎突轴线与颅底平面垂线夹角,6例&;40*,7例&;20.1.3诊断标准(1)具有上述临床症状之一.(2)线正位照片,茎突长度≥3.0.(3)扁桃体区触痛,或能摸到茎突尖.(4)扁桃体窝周围用%利多卡因封闭,能暂时消除或减轻症状.符合其中3条,则诊断为茎突综合征.1.4手术方法根据情况采用局麻或全麻,经口或颈外手术径路截断茎突.(1)经口经扁桃体径路茎突截断术.首先切除扁桃体,在扁桃体窝内用手触摸到茎突.分离咽缩肌显露出茎突尖端.切开骨膜,用环状上颌窦刮匙或长剥离子推剥附在茎突上面的肌腱,尽可能接近其根部.然后用大持针器或大血管钳折断之.术后创口不缝合.(2)经颈外颌下径路茎突截断术.自下颌角与乳突尖之问(胸锁乳突肌前缘),距下颌缘2向前做3左右的切口,依次切开颈阔肌,暴露颌下腺后缘.沿其后缘向内后及下颌骨升支内侧做饨性分离,进入茎突前间隙.在此处稍做分离即可见二腹肌中间腱.在腱之内侧触摸茎突尖端,用拉钩充分暴露术野.切开茎突骨膜,用环状上颌窦刮匙或剥离子分离附着的肌腱,尽量至根部,然后截断之.50例接受经口经扁桃体径路手术,36例接受经颈外颌下径路手术.2结果86例患者术后均得以随访2个月以上,总症状消除率为95.3%.其中经口经扁桃体途径手术50例,症状消除率94.0%,经颈外颌下径路36例,症状消除率9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3讨论茎突由胚胎第二腮弓的后部上下两骨化中心发育而来.二者接合有可能发生茎突过长,形态异常和偏斜.另外受附着肌腱,韧带牵拉亦可造成异常的方位变化【】.茎突舌骨
韧带骨化也能带来茎突过长的情况.茎突尖端位于颈内外动脉之间.一般认为,当其过长,偏曲,增粗和骨化,有可能刺激周围的舌咽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颈内外动脉,引起相关的症状.附于茎突的肌肉韧带腱鞘炎,退行性变,风湿性茎突炎,甚至更年期均可产生相关症状.【】国人茎突平均长2.52,线照片平均长度为2.95―2.99,通常将2.5―3.作为线照片的正常长度范围.由于个体差异,身材大小的不同,用固定的长度来衡量长短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故有人提出,颁骨正位全景断层照片()中,若茎突&;下颌骨升支的1/3,则认为是正常长度【3】.在颅骨正位线照片上,以茎突长向为轴,与颅底平面垂直成一夹角,正常为30左右,&;40*或&;20认为是茎突方向异常.然而,茎突长度和角度差异均不能作为茎突综合征的唯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应结合以下四方面综合判定:(1)临床症状;(2)线照片显示的茎突长度和角度;(3)用手指触诊扁桃体窝,是否引起痛疼;(4)1%利多卡因封闭扁桃体后部,是否使症状暂时消失.根据我们的经验,确立诊断应当至少符合其中的3条.在临床症状方面,本组病例依次表现为咽异物感,咽痛,颈痛,耳痛,头痛,肩背
胸痛,上肢痛及咳嗽.还有文献报告可引起吞咽痛,梗阻感,舌根痛,
牙龈痛,软腭痛,舌麻木,眶周痛,
耳鸣,气促,转颈痛等【.3.甚至扭曲颈部可引起暂时性失明和失语【4】.由于茎突的长度不同,其尖端可位于扁桃体的上,中,下部.触诊时应于口咽充分表麻后,仔细触摸.有人将茎突长分为3度.在扁桃体上极部扪之为度,在中部触之为度,在下极部摸之为度.大部分茎突过长者为度,度【3】.故触诊时应重点注意扁桃体窝的中,下部.若引起疼痛或相关症状4,,,1.?∞,,[].,1999.67(3):760―7645,,,1.0;00一[].,2002,55(9):779―783?通讯作者: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4000376,,,1.―?∞()[].,1992,40(12):2252―2257[收稿日期:2003―12―29]954,,2004,6,7剖宫产手术831例临床分析张意卿,田丽云,李楠,姚小玲(湖南省临湘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湖南临湘414300)[关键词】剖宫产;难产;并发症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即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剖宫产率的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它的升迁也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也正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人们要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不仅要求延长寿命,而且要提高生活质量.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使母亲近远期病率上升,使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不再相应下降,反而有所升高,且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又给产科医生提出新的难题.发达国家剖宫产率在10%.15%",而我国剖宫产率上升从9年代中期至今仍居高不下.本文就我院年间如何加强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不合理的剖宫产手术,降低剖宫产率及预防产后并发症发生所施实的办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1994―01―2003―12的住院产妇足月分娩的病例共984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2岁,初产妇7647例,经产妇2201例,剖宫产831例,总的剖宫产率平均为6.70%(其中年剖宫产率最低为1.32%,最高为13.19%).1?2方法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年分娩总数,难产率,剖宫产率,产钳率,各种剖宫产指征,产后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率所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