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fractureanddislocationoftalus拚音JUGUGUZHEYUTUOWEI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骨折、
骨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
距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居第二位。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介绍距骨骨折脱位和距骨脱位。可参见“距骨骨折”和“距骨脱位”条。中医释名西医病因一、距骨骨折脱位①距骨颈骨折合并下关节脱位:足背屈外力使距骨颈骨折后,继续作用,距骨体被锁于踝穴内,足部其余部分过度背屈,导致距下关节脱位。②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距骨颈骨折后,背屈外力继续作用,距骨体自踝穴向内后方旋转而脱位,并交锁于载距突的后侧,可同时合并内踝骨折,或可为
开放性损伤。二、距骨脱位:距骨脱位(dislocationoftalus)较距骨骨折少见。多由足跖屈位强力内翻所致。①距骨周围脱位(距下脱位):是距舟、距跟关节同时脱位,而胫距关节保持正常关系。依足部移位方向与距骨的相对关系,又分为内侧脱位与外侧脱位。②距骨全脱位:踝关节之前、内、外侧关节囊和韧带以及距跟韧带均断裂,距骨自踝穴内完全脱出,一般为前外侧脱位,常为开放性。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距骨全脱位:应晚期承重,距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率高,预后较差。并发症距骨骨折与脱位的并发症:距骨骨折与脱位后一般局部
肿胀均很明显,加上移位骨片的压迫,常易产生皮肤坏死,故在手法复位失败后应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否则皮肤坏死,
继发感染,造成不良后果。距骨骨折脱位后,距骨的血液供应受到破坏,容易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尤以距骨全脱位时发生率最高。距骨颈骨折并脱位时次之。X线检查可见距骨体密度增高,囊性变,距骨体塌陷、变形以至继发踝关节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的学者(Harris和Bobachko,1960)认为距骨之密度增高并非缺血引起,而是新骨形成的表现。西医治疗一、距骨骨折脱位①距骨颈骨折合并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时应将足充分跖屈,复位后以短腿前后石膏托固定于轻度外翻跖屈位,4―6用后更换石膏,改为足轻度跖屈位,继续固定6周。闭合复位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并用钢针或螺丝钉作内固定。②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闭合复位时,踝关节背屈,跟骨外翻位牵引,将脱位之距骨体推向外侧,使距骨体与载距突后缘解锁,再自踝后侧将距骨体推向前方。复位后以短腿管型石膏固定于中屈位,4―6周后更换石膏,改为轻度跖屈位继续固定6周。胫后肌腱或三角韧带可阻碍复位。闭合复位失败时应即行切开复位,以钢针或螺丝钉作内固定。
二、距骨脱位:①距骨周围脱位(距下脱位):闭合复位并不困难,如距骨头嵌顿于踝伸侧支持带内阻碍复位时,需切开复位。复位后以短腿石膏托固定于中立位4―6周。预后良好,一般不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②距骨全脱位:闭合或切开复位后均以短腿石膏托中立位固定6周左右。
三、距骨骨折与脱位的并发症的治疗:早期可用髌腱负荷石膏或支具行走,推迟距骨承重时间,避免加重距骨之塌陷及变形,直至新骨爬行替代完成为止。如己塌陷变形并已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者,可行胫距跟融合术、胫距融合术(Blair手术),或四关节融合术。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