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01:46:44 来源:www.39kf.com
小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属于普通外科学栏目,主要讲述了小肠类癌临床少见。其发病缓慢而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我们几所医院1980~1999年共收治小肠类癌26例,现报告如下。本组中9例,术前经纤维小肠
小肠类癌临床少见
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39岁;病史3肿瘤位于回肠者15例,空肠9例,十二指肠2例;瘤体直径0.5~3.5cm。其中6例性病灶。12例表现为消瘦、贫血、持续的腹泻等类癌综合征的表现。本组中9例,术前经纤维小肠镜活检和24h5-HIAA测定而做出定位或定性诊断;8例术中经快速病理诊断;9例为术后病理诊断。本组病例均经嗜银染色和亲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查而进
2.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2例(84.6%)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0年,4例失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仍存活)。随访期内7例死亡,其中6例于术后8个月~6年2个月,死于类癌复发及广泛转移;1例术后3年类癌复发,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严重而弥漫的皮肤潮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腹泻(考虑为类癌危象)而衰竭死亡。现存活15例,其中2例肿瘤位于回肠的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4年6个月出现类癌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癌肿,恢复良好。
3.讨论:(1)类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小肠类癌以回肠多见,本组病例中58%的患者病灶位于回肠,其中6例病灶呈多中心型,约2~6处不等。组织学上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或腺管状排列,似癌的形态。嗜银染色和亲银染色可见瘤细胞胞浆内嗜银颗粒大而不规整,嗜银反应及亲银反应均阳性。小肠类癌组织中可由多
参考文献:
[1]马毅,施松,孟刚.胃肠道类癌.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7:207-209.
[2]CreutzfeldtW.Carcinoidtumors:developmentofourknowledge.WorldJSurg,1996,20:126-129.
[3]刘承训.消化道类癌的诊治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9-80.
[4]尹燕平,王宇.消化道类癌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132-133.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