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莱姆病

什么是莱姆病

时间 : 2009-12-02 22:15:13 来源:www.shenmeshi.com

[摘要]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性蜱媒螺旋体病,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引起心脏、神经或关节病变。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

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性蜱媒螺旋体病,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引起心脏、神经或关节病变。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得名。

莱姆病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

莱姆病是一种以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

蜱产卵于阴暗潮湿的土缝、草根等处。幼早、若虫及成虫均靠吸血而生长发育。未成熟蜱多寄生于啮齿类、食虫类及鸟类等小型动物。成虫多侵袭牛、羊、马、犬、鹿及野兔等。蜱在春季开始活动,秋季开始在自然界或缩主身上越冬。在自然界越冬则与蜱的栖息地一致,如林区被覆盖的枯枝落叶层,小型野生动物的洞穴工地面裂缝。我国黑龙江省林区每年5月初冰寻融化后,在林区作业或通行的人常可遭到栖息于树枝嫩叶或草丛上的蜱呆咬。螺旋体在受感染蜱的中肠发育。蜱叮咬宿主时,可通过带螺旋体的肠内容物反流,唾液或粪便而传播病原体。

1948年,Lenhoff在慢性游走性红斑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标本中发现螺旋体。1年后Hellerstr?n提出蜱可能是螺旋体的携带者,而后者可能是慢性游走性红斑中的致病因子。1981年美国微生物学家Burgdorfer在纽约附近莱姆病流行区的Sheltter岛上,悼念解剖达敏蜱126只,发现其中77只有螺旋体,并主要集中在中肠。将受感染的蜱移寄于8只新西兰白兔,10―12周后,全部兔的皮肤发生红斑。经测定病兔血清抗螺旋体抗体均为阳性。同时发现莱姆病患者血清抗该螺旋体抗体亦为阳性。根据以上结果Burgdofer提出,从达敏蜱分离的螺旋体可能为莱姆病的致病因子,并将该螺旋体命名为Burgdorfer疏螺旋体。此后,从少数莱姆病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疹标本检出螺旋体,其特征和Burgdorfer疏螺旋体相似。从莱姆病关节炎患者的滑膜和滑膜液,从莱姆虹膜炎患者因失明而摘除的眼球组织,以及因全心炎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均发现Burgdorfer疏螺旋体。类似的螺旋体亦从瑞士的蓖籽蜱分离出。Burgdorder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菌体长11―38μm,有鞭毛7―11条,微量需氧,是过氧化酶阻性菌。从患者的血液或其他标本取得原始分离物困难。

【发病机理】

感染的蜱叮咬宿主时将Burgdorfer螺旋体注入皮肤,在局部孵育后可向表皮移行,在叮咬局部形成慢性走性红斑。螺旋体还可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及经血行播散到眼、心脏、神经系统、关节、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什么是莱姆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莱姆病疾病

1.血象 外周血象多在正常范围,偶有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沉常增快。 2.病原学检查 (1)直接或染色找病原体:取患者的皮肤,滑膜,淋巴结等组织及脑脊液等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银染色检查伯氏疏螺旋体,可快...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