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时间 : 2009-12-02 18:12:49 来源:www.jysls.com

[摘要]

教育手拉手论坛

梨状肌综合征

由于梨状肌损伤及坐骨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时的解剖变异,造成坐骨神经在该处受压,产生下肢后侧疼痛等症状,称为梨状肌综合征。本病属于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有人将其归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或臀区综合征中。临床上,原发性的梨状肌综合征见于重体力劳动者,但多数患者由腰椎、骶髂关节或髋关节病变等引起。

本病属于中医“坐臀风”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使梨状肌过度牵拉或收缩而损伤,随之充血、肥厚、痉挛,压迫坐骨神经出现一系列症状;同时,如有解剖上变异(如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中穿出或坐骨神经高位分支),更易因外伤而出现症状;寒冷刺激也会诱发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寒之邪外侵、经脉拘挛或外伤所致。

臀及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疼痛,呈“刀割样”或“作脓样”,不耐久行;可触及紧张隆起的梨状肌,并有压痛,髋关节外展、外旋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治法:理筋止痛

【针灸治疗】

处方环跳、承扶、胞肓、秩边、委中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温针灸。

方义本病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足太阳经穴,以疏通经络、理经止痛。

(二)穴位注射

可使用丹参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作局部压痛点的注射治疗。

(三)拔罐法

在局部用火罐或抽气罐。

【推拿治疗】

取穴:基本同针灸处方。

手法:采用滚法、按揉法、弹拨法和擦法等

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以滚法施于患侧梨状肌及周围,并配合髋关节内外旋的被动活动;按揉并弹拔梨状肌痉挛的肌束,点按痛点;最后,擦法擦患部,透热为度。

1.临床上,单纯由于外伤所致的原法性梨状肌综合征较少见,更多的是因腰椎间盘

突出症、骶髂关节病变、髋关节炎、髋部滑囊炎、人工髋关节术后等疾病而继发;治疗时应注意治疗其原发病灶,以进一步地提高疗效。对疼痛严重的急性期患者,可配合采用封闭治疗,能缩短疗程。

2.患者应注意局部保暖。

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相鉴别?

  梨状肌起自于骨盆的后壁,肌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梨状肌并非全部将坐骨大孔占满,将其分为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上孔介于坐骨大切迹和梨状肌之间,有臀上神经和血管通过;梨状肌下孔在梨状肌之下,坐骨棘和骶棘韧带之上,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和血管等通过梨状肌坐骨神经一般经梨状肌下缘穿出坐骨大孔离开骨盆,约占84%,但许多人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之间有一定的解剖变异,或是在未穿出骨盆前就分为两支:一支从梨状肌中间穿出,将梨状肌分为两个头,另一支由梨状肌下缘穿出约占11.7%;或是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从梨状肌上、下缘穿出约占3.3%;或是虽未分支,但全部从梨状肌中间穿出,将梨状肌分为两部分约占0.8%。梨状肌为外旋肌,收缩时能使大腿外旋、外展。在正常情况下,梨状肌收缩时对坐骨神经无妨碍,但在解剖变异的基础上,由于梨状肌急、慢性损伤或由于炎性反应,肌肉痉挛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一侧臀部疼痛,以梨状肌相对应的部位最明显。疼痛可放射至整个下肢,可伴小腿及足外侧麻木,咳嗽、打喷嚏时多无放射痛,症状严重的患者疼痛可为刀割样、撕裂样的剧痛,行走困难。
  检查时可在痛侧摸到紧张的梨状肌,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压痛明显,并有放射痛。压痛点在后髂嵴上,即尾骨的中点与大粗隆连线的中点,梨状肌紧张试验多为阳性,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
  本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因都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而容易相混淆。主要鉴别点为:①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②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③用长针头局部封闭压痛点后,疼痛立即解除。
梨状肌综合征的封闭治疗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从1993年~1994年底,应用局封、液剥加手法按摩,共治疗47例梨状肌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共收集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18岁~65岁,以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多见;病程最长3年,最短7天。  
  临床诊断依据:
(1)多数患者有急、慢性外伤史。(2)患侧臀部酸胀痛较严重,剧烈时能引起同侧下肢疼痛。在站立、行走、下蹲时疼痛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或足背放射,部分病例有小腿外侧麻木。(3)臀部梨状肌部位可触及条索状隆起,有压痛,按压可诱发下肢疼痛或酸麻症状。(4)腰部无畸形、压痛及活动障碍。(5)直腿抬高可引发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抬高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患肢内旋亦可诱发臀痛和下肢放射痛,即梨状肌紧张试验(+)。
  治疗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臀部要暴露良好,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从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作一直线,取中1/3与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是),用手指触摸,按压可触及条索状紧张的肌性隆起,确定位置后作一标记,皮肤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用50ml注射器抽取10%康尼克30ml、1%普鲁卡因10ml,康尼克通40mg,用9号针头垂直进针,针头穿过臀大肌后继续刺入有一种突破后松软感,即入梨状肌,如果回抽有血液,要稍改变角度调整针头位置,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酒精棉球在针眼压迫数分钟,随后施以理筋,分筋,弹拨手法。在梨状肌体表位置,沿梨状肌纤维垂直方向作左右分拨,再用力顺推数分钟,即完成一次治疗。间隔5~7天重复一次,每4次为一疗程。
  治疗效果  
优:患者跛行、臀部及同侧下肢放射痛消失,梨状肌处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无反应,梨状肌紧张试验无痛苦,长时间行走无症状,能正常工作生活者38例。
良:上述症状、体征消失,但劳累时,气候变化时,时有发作,但症状较既往轻者9例。
  体  会  
  梨状肌是位于臀部深层的一块肌肉。坐骨神经大多数在其下方或肌腹之间穿出,当梨状肌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时可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诊断明确,治疗操作要做到准确可靠,一般均能收到良好效果。药物中10%康尼克有助于扩张局部血管、消除水肿,改善营养;1%普鲁卡因能阻断神经传导,消除恶性刺激,缓解疼痛,使痉挛肌肉松弛;康尼克通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浸润,消除肌肉组织水肿;大剂量药液可以产生液压作用迫使梨状肌膜剥离扩张,待药物吸收后可有效降低梨状肌压力,加上手法按摩,有利于药物的均匀渗透扩散,增加药物"液压剥离"作用。随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减轻,可以减少或消除该肌对坐骨神经刺激、压迫。操作时术者要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住梨状肌,穿刺针从二指之间进针,掌握进针深度和进入梨状肌后手感,保证注药部位的准确,同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0例
       湖南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22000)王谦
      主题词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理气药/治疗应用活血祛瘀方(药)/治疗应用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由于目前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认识不足,治疗措施不当,病人常被按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来治疗,而拖延了病程,致长期不愈,影响工作及生活。我们采用封闭疗法及内服中草药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解剖与发病机制
  梨状肌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起于2、3、4骶骨的前面,然后通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形成狭细的抵止腱止于股骨大转子。该肌的表面投影为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距髂后上棘2cm的连线上为标点,该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表面投影。梨状肌为臀部深层的一块小肌肉,主要与其他肌肉配合使大腿外旋。但由于所处解剖位置的特点,往往在某些动作,尤其在下肢外展外旋或由蹲位变立位时,使梨状肌拉长或过牵而损伤。

2症状及体征
  梨状肌损伤后,常波及梨状肌上下孔所通过的神经、血管,除局部症状外,常表现出相应神经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患者有蹲站下肢“闪”、“扭”的外伤史,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走路跛行,稍活动则感腰臀部困痛,或一侧臀部深在性酸胀痛伴随一侧下肢沿大腿后面或外侧、小腿后外侧的放射性疼痛,走路时身体半屈曲呈“鸭步”移行步态。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跳脓样”剧痛,躯干及下肢不能活动,使患者处于强迫体位,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或大声咳嗽增加腹压时沿一侧下肢窜痛。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臀部疼痛和体征,梨状肌投影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及放射性疼痛,慢性期患者臀部肌肉萎缩,梨状肌弥漫性增厚,或肌纤维局限性变硬即可确诊。本病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部体征和根性坐骨神经痛表现,亦无骶髂关节扭伤的局部疼痛,故不难鉴别。

4治疗
4.1封闭疗法①用2%普鲁卡因4~6ml、强的松龙1~1.5ml,生理盐水10~15ml混合进行梨状肌封闭。按照梨状肌的解剖部位,经手法检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在皮肤表面标记穿刺点,用碘酒、酒精消毒,用7号腰穿针缓慢刺入,针头通过臀大肌和梨状肌时针感不同,针刺入梨状肌时感到肌质似刺入豆腐内样感觉,注入药液可按梨状肌走行方向浸润封闭,5~7天1次。②用10%葡萄糖30~40ml及2%普鲁卡因4~6ml,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梨状肌浸润封闭,2~3天1次。
4.2内服中草药①急性期,疼痛严重,部位广泛,以血瘀气滞为主,治疗应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处方:当归12g,赤芍15g,红花12g,没药10g,乳香10g,牛膝12g,茯苓15g,川断15g,黄芩12g,生地15g,小茴8g,连翘壳10g,防风10g,陈皮8g,甘草8g,水煎服,每日1剂。②慢性期,痛点固定,疼痛向患侧小腿放射,以气血瘀阻、经络不通为主,治疗应活血舒筋止痛。处方:黄芪25g,当归12g,赤芍15g,红花12g,川牛膝15g,木瓜12g,独活10g,川断18g,寄生18g,没药10g,制川乌10g,全虫10g,炒白芍15g,茯苓15g,陈皮10g,甘草6g,水煎服,1日1剂。

5病例分析
  本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22岁,平均35岁;病史最长者1年6个月,最短者2天;有“扭”、“H”伤史者27例,无明显外伤史者23例;慢性疼痛者38例,急性疼痛者12例;单纯臀部(梨状肌)痛者11例,臀部痛向下肢放射者26例,腰臀痛放射至小腿者13例;全部病例在梨状肌投影部位有明显压痛点。50例中采用普鲁卡因及强的松龙生理盐水混合封闭治疗者43例,采用普鲁卡因及10%葡萄糖封闭治疗者7例。封闭治疗10次以上者38例,10次以下者12例。配合中草药者32例。45例疗效满意(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5例遗有较长时间的足底麻木,但腰臀痛已愈,全部病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6体会
(1)梨状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腰臀腿痛的致病原因,在腰腿痛病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梨状肌肌纤维的走行方向与肢体的纵轴成横行,而且比其他外旋小肌肉纤维长,加上髋关节为躯干与下肢伸屈活动的支点,所以容易遭受损伤。损伤后梨状肌的出血水肿反应可刺激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而招致以臀部为主的剧烈疼痛,及梨状肌部位有明显的压痛。
(3)治疗方面,急性期以10%葡萄糖及普鲁卡因封闭,配合内服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草药效果较好。慢性期以强的松龙及2%普鲁卡因封闭,配合内服活血舒筋止痛的中草药促进炎症消散,组织粘连吸收。
               (收稿日期:1998年4月1日)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梨状肌综合征”相似的文章

更多>>

梨状肌综合征疾病

1.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 2.梨状肌紧张试验 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