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piriformisinjurysyndrome拚音LIZHUANGJIZONGHEZHENG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肌肉疾病与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受损后的梨状肌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臀腿痛为主的症候群称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起始于骶椎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是髋关节外旋肌。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孔通过,但有时有解剖变异。中医释名西医病因髋关节过度内旋、外旋或内、外展,可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遭受损伤。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髋关节过度内旋、外旋或内、外展,可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遭受损伤。损伤后,充血、
水肿、痉挛、肥厚的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中医病机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单侧臀腿酸胀疼痛,重者"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梨状肌投影区压痛伴有放散痛。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小于60°时疼痛,在此位置内收、内旋髋关节臀腿疼痛加剧。梨状肌诊断性封闭能明显缓解疼痛。发病病史患者多有肩扛重物或蹲、站下肢扭伤或慢性劳损史。症状体征1.自觉腰臀部或单侧臀部疼痛或酸胀,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散。
2.行走着力、大小便或重咳等增加腹压时,臀腿痛加重。
3.严重者自觉臀部有"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不能入睡,行走不便或跛行。
4.梨状肌部位有压痛和放射痛,局部能触及条索隆起,或梨状肌肌腹弥漫性肿胀,肌束变硬、坚韧,弹性减低。
5.直腿抬高试验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后疼痛反而减轻。髋被动内旋、内收受限并加重疼痛。体检梨状肌部位有压痛和放射痛,局部能触及条索隆起,或梨状肌肌腹弥漫性肿胀,肌束变硬、坚韧,弹性减低。直腿抬高试验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后疼痛反而减轻。髋被动内旋、内收受限并加重疼痛。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疼痛是出自受压的神经根,脊椎旁可有压痛和放射痛,严重者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并有侧弯,X线照片有椎间盘脱出的X线征象。椎管造影及CT检查可确诊。梨状肌的局封不能缓解神经根疼痛。
二、坐骨
神经炎:坐骨神经炎多由细菌、病毒的感染,维生素的缺乏而使神经
发炎水肿所致,除有坐骨神经征外,以有沿坐骨神经径路的压痛为其特点。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一、理疗:理疗可解痉镇痛,促进炎症消退,缓解临床症状。常选用超短波、离子导入等治疗。
二、局部药物注射:对急性梨状肌损伤者,用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2%普鲁卡因6ml,每5天1次,3次为一疗程。对慢性者,触诊肌纤维局限性肿胀,肌质变硬,弹性差,则用醋酸氢化考的松25mg加透明质酸酶1500u和0.5%普鲁卡因18ml,每5天1次,3~4次为一疗程。
三、手术疗法: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切断梨状肌,解除坐骨神经压迫。中医治疗一、药物治疗:急性期经筋扭伤,
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动作困难,治宜化瘀生新、活络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乳香、没药、制香附、青皮等;慢性期病久体亏,经络不通,痛点固定,臀肌萎缩,治宜补养气血、舒筋止痛,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加黄芪、白术、牛膝、五加皮等。
二、手法治疗:详见‘推拿按摩’栏。
三、针灸疗法详见‘针灸’栏。中药针灸取患侧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散为宜。针感不明显者,可加强捻转。急性期每天针1次,好转后隔日1次。推拿按摩患者俯卧位,术者先按摩臀部、腰部痛点,使局部有温暖舒适感,然后术者以双拇指相重迭,触摸清楚梨状肌,用弹拨法来回拨动该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相垂直。弹拨10~20次后,再在痛点作按压,约一分钟,最后由外侧向内侧顺梨状肌纤维走行方向作推按舒顺手法。可隔日作一次。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