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时间 : 2009-12-02 09:45:26 来源:www.cnm21.com

[摘要]

流行性出血热  [诊断要点]
  (一)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11~1月及5~7月)、有与鼠类直接或间接史。
  (二)起病急骤,以发热、出血现象、低血压、急性肾功能损害等为本病特征。
  (三)典型病例有下列五期经过,且常交叉重叠
  1、发热期:发热达39℃或以上,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尤以腰痛为甚。部分病人有呕吐、腹痛、腹泻、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颜面、球结膜、颈部、上胸部均有明显充血,重者呈酒醉貌。球结膜和眼脸有水肿。病程第2~3日即可出现皮肤粘膜瘀点,以软腭、咽部、球结膜、腋下多见,重者有内脏腔道出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部分有类白血病样反应,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病程第3~4日即可有血小板减少及蛋白尿。本期约3~7日。
  2、低血压期:多于病程第4~6日出现,重者休克。后期尿量开始减少,有大量蛋白尿,红细胞容积增加,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本期约1~3日。
  3、少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5~8日,出现少尿,甚至尿闭。此时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及出血症状均见加重,重者发展成尿毒症,出现高血钾、酸中毒等,并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而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本期约3~7日。
  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10~12日。多尿易致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此时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各项化验逐渐恢复正常。本期约数日到数周。
  5、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第四周开始恢复,持续1~2月。
  (四)本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已有抗原进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处理]以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要把好休克、肾功能衰竭、出血三个关,按各期特点进行不同处理。
  (一)发热期宜用平衡盐液以扩张功能性细胞外液、防止低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且可降低血液粘度而改善微循环,防止DIC,1000~1500mlivgttqd×3~4日。病程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降温、减轻中毒症状、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等有一定疗效,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中ivgtt,gd,也可用地塞米松每日5~10mgiv或im,有免疫功能变化者可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如用环磷酰胺100~200mg加于生理盐水20ml中ivqd,疗程3~4日。丹参可改善微循环并降低DIC的发生率,可用24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qd。
  (二)低血压治疗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白蛋白等扩容,由血液浓缩所致每增加1g%血红蛋白约需补给低分子右旋糖酐150ml,一般每日给500~1000ml。一般不宜输全血。纠正酸中毒。选择适宜的血管活性药物。心功能不全的可用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药物。
  (三)少尿治疗严格控制入水量,可用利尿合剂、速尿等利尿。口服导泻法(20%甘露醇250ml顿服,也可100mlbid或tid口服,疗效不著时可加服50%硫酸镁40ml),方法简便,消化道严重出血者忌用。导泻无效者可用透析疗法。此期应注意针对高血钾的处理。
  (四)出血治疗可给维生素C、K、安络血等,并应作凝血因子检查确定有无DIC、继发性纤溶等而给予相应治疗。必要时输新鲜血(新鲜血浆、血小板尤宜)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五)多尿治疗以调节水及电解质平衡,防止失水、低钾、低钠为主。相关链接医药行业合作信息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流行性出血热”相似的文章

更多>>

流行性出血热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第1~2病日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 (2)白细胞分类: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