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05:46:43 来源:chinadoctor.org
颅底部的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骨折线的延伸,也可由邻近颅底平面的间接暴力所致。根据所发生的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骨折。由于硬脑膜与颅前窝、颅中窝底粘连紧密,故该部位不易形成硬脑膜外血肿。又由于颅底接近气窦、脑底部大血管和脑神经,因此,颅底骨折时容易产生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并发症。颅后窝骨折可伴有原发性脑干损伤。【诊断】(一)临床表现1.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可伴有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称“眼镜”征或“熊猫眼”征)以及广泛球结膜下淤血。如硬脑膜及骨膜均破裂,则伴有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额窦或筛窦由鼻孔流出。若骨折线通过筛板或视神经管,可合并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2.颅中窝骨折颅底骨折发生在颅中窝,如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并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蝶窦由鼻孔流出。如累及颞骨岩部,硬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时,则合并脑脊液耳漏,脑脊液经中耳由外耳道流出;如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向鼻咽部而被误认为鼻漏。骨折时常合并有第Ⅶ、Ⅷ脑神经损伤。如骨折线通过蝶骨和颞骨的内侧面,尚能伤及垂体或第Ⅱ、Ⅲ、Ⅳ、V、Ⅵ脑神经。如骨折伤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因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的破裂,可发生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3.颅后窝骨折骨折线通过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称Battle征)。骨折线通过枕骨鳞部和基底部,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头皮肿胀,骨折线尚可经过颞骨岩部向前达颅中窝底。骨折线累及斜坡时,可于咽后壁出现黏膜下淤血。枕骨大孔或岩骨后部骨折,可合并后组脑神经(Ⅸ~Ⅻ)损伤症状。4.颅底骨折的诊断与定位主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来定位。淤血斑的特定部位、迟发型以及除外暴力直接作用点等,可用来与单纯软组织损伤鉴别。(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对可疑为脑脊液漏的病例,可收集耳、鼻流出液进行葡萄糖定量测定。2.影像学检查(1)X线片检查的确诊率仅占50%。摄颏顶位,有利于确诊;疑为枕部骨折时摄汤氏(Towne)位;如额部受力,伤后一侧视力障碍时,摄柯氏(Caldwell)位。(2)头颅CT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更大,不但可了解视神经管、眶内有无骨折,尚可了解有无脑损伤、气颅等情况。【治疗】(一)非手术治疗单纯性颅底骨折无须特殊治疗,主要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等合并症。当合并有脑脊液漏时,须防止颅内感染,禁忌填塞或冲洗,禁忌腰椎穿刺。取头高体位休息,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静脉或肌内注射抗生素。多数漏口在伤后1—2周内自行愈合。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者,可考虑手术。(二)手术治疗合并症1.脑脊液漏不愈,达1个月以上者,在抗感染的前提下,开颅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漏口。2.对伤后出现视力减退、疑为碎骨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如果可能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减压术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