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21:47:08 来源:www.wzrb.com.cn
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分叉,此处的先天发育往往比较薄弱。随着年龄增长,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这个“薄弱环节”逐渐隆起,便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就面临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威胁,后患无穷。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见于40~60岁的人群,年发病率约为6~10/10万人,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
突袭而来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可因情绪激动或用力,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异常剧烈头痛,感觉就像头部要爆炸一样,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暂时性失去知觉,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约1/3患者动脉瘤破裂之前数日或数周,因“警告性渗血”而出现轻微头痛,须及时就诊。
临床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尽快进行以下检查:
1、颅脑CT扫描为首选检查,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2、颅脑CT扫描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尽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等情况,为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颅内动脉瘤破裂使患者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应争取早期治疗(发病后3日内)。一旦诊断明确,患者应住院监护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并应用相关药物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但这些非手术治疗措施无法防止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唯有外科治疗才可能将这颗“定时炸弹”消除。
开颅显微手术
才能根除动脉瘤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传统的开颅显微手术和新兴的介入治疗。这两种方法各有相对的适应症和优缺点,但有时候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家属都难以作出决定,甚至认为介入治疗可以替代开颅显微手术。其实,两种方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开颅显微手术
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逐渐改变了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不良预后,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开颅显微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现在,开颅显微手术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直接夹闭动脉瘤颈,即动脉瘤颈夹闭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以往,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显微手术,仅限于大城市的少数几家大医院才能实施,目前,该手术已普及到省、地区和市等综合性医院。
位于脑底动脉环前部的动脉瘤,早期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既可防止再出血,又能及早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出血,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但位于脑底动脉环后部的动脉瘤,常常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术入路才能夹闭动脉瘤颈,手术难度极高,应延期手术,或考虑介入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如今这种开颅显微手术的切口已经非常小,但不少患者仍然因恐惧心理而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动脉瘤未能彻底根除。
介入治疗
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介入治疗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一般认为,窄颈动脉瘤适合介入治疗,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开口处,使用微弹簧圈或液体材料等将动脉瘤填塞,使之产生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和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目前无法避免的问题:①术中动脉瘤再破裂;②无法闭塞动脉瘤颈,导致术后动脉瘤颈继续生长,复发率高达20%以上;③费用昂贵;④由于动脉瘤颈问题,宽颈动脉瘤依然是介入治疗的难点所在。迄今为止,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证实。为安全起见,介入治疗最好在有条件的医院实施,以便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时能及时转为开颅显微手术。
总之,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和不用开颅的优点,但目前的介入治疗尚不能闭塞动脉瘤颈,无法完全解决颅内动脉瘤的复发问题。而开颅显微手术通过直接夹闭动脉瘤颈的方式,可以将颅内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彻底消除,所以,开颅显微手术才能根除动脉瘤。
(作者系温籍颅底外科专家、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
相关链接: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