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intracranialmetastatictumor拚音LUNEIZHUANYILIU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神经系肿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颅内转移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
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估计1/4的全身恶性肿瘤发生颅内转移,约占脑瘤的12%―21%。中医释名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男稍多于女,老幼皆可发生,但以40―60岁多见。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由于肺癌、绒癌、
胃肠道癌肿和乳癌发病率较高,它们的颅内转移也最常见,但每种癌肿的颅内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素瘤、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甲状腺癌、淋巴瘤、泌尿生殖系癌肿(尤其是绒癌)、头颈部癌肿、消化系统和骨骼等癌肿。少数病人找不到原发灶。中医病机病理肿瘤侵入颅内的途径有:①直接浸润。头面部癌肿经颅骨、颅底的孔隙入颅。②远隔转移。主要经血液系统,少数经神经鞘膜中的淋巴管或椎静脉系统入颅。可见于脑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数位于大脑的额顶颞叶,这与癌栓易在大脑中动脉末梢滞留有关。转移瘤可单发或多发,两者之比为1∶2。瘤
结节位于脑皮质或皮质下,呈球形,灰白或紫红色,大小和质地不一,较脆软,切面呈颗粒状,有时瘤内发生坏死,形成假囊肿。肿瘤边界清楚,四周脑
水肿明显。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沿血管周围间隙侵入邻近的脑组织中。组织形态同原发瘤,但有时转移瘤细胞分化更低。6%的转移瘤为脑膜转移,病变范围较广泛,受累软脑膜增厚,脑表面可有散在的瘤结节。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中年以上患者,病程短而进展快,有颅内占位表现,要考虑本病可能,如发现原发癌或有癌肿史,更有助于诊断。CT、MRI对本病诊断、定位有帮助,并能发现多发灶。反覆脑脊液癌细胞检查,阳性率可达80%,但对高颅压者腰穿要小心从事。脑脊液内,β葡萄糖醛酸酶超过80U/L,对本病诊断有帮助。胸透发现肺原发或继发癌的阳性率为25%,胸片的阳性率为75%。因此脑瘤患者应常规作胸部X线检查。其他原发癌肿检查,可酌情选择。发病病史症状体征颅内转移瘤可与原发癌同时被发现,或在原发癌经治疗后一段时间被发现,这段时间从数月至15年不等,一般肺癌脑转移的潜伏期最短,乳癌较长。有些病人因原发癌表现隐蔽,而以神经症状首先就诊,被误诊为原发性脑瘤。颅内转移瘤起病方式多样化,有类似脑膜脑炎、脑卒中、老年性痴呆、中毒性脑病等。但大多病例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自发病到症状明显平均3―6个月,很少超过1年。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常见,出现早,发展快。其次为癫痫、精神症状、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失语和
脑膜刺激征。多发肿瘤可渐次出现多发病灶的症状。另外有原发瘤的症状、血沉增快、恶液质等。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本病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开颅手术原则上应在原发瘤切除后进行,如病人高颅压征严重,则先开颅于术,后切除原发瘤。多发的脑转移癌可采用γ刀治疗,但转移结节一般亦不宜超过5个。过多的转移癌则只能采用全脑放射或化疗。手术适应征:①位于可手术部位的单发或多发转移瘤。②对放疗敏感的多发转移瘤中有危及生命的大瘤。③手术中放置Ommaya贮液囊,以便脑室内或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化学治疗可酌情与手术配合应用或单独应用。除5%的找不到原发瘤的脑转移瘤患者经手术切除可获得较长生存期外,本病预后一般不佳。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