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21:01:49 来源:mxhnxgsy.d.51daifu.com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案,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病因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一)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二)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三)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
1.碎骨片从窦道排出,创口反复破溃流脓史。
2.体检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
诊断检查1.病史
注意发病原因及经过,有无碎骨片从窦道排出,有无创口反复破溃流脓史,了解最后一次发作的时间与病程及经过何种治疗。2.体检
注意有无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注意有无窦道及其数目、部位、分泌物性质、周围瘢痕情况,有无急性炎症等。3.化验
创口分泌物应做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并做抗生素敏感度测定。4.X线检查
患区正侧位X线摄片,必要时可行CT或体层摄影,以明确死骨及空洞所在的部位。有窦道者,应行窦道造影,以了解窦道的方向、范围与深度。
1.一般情况较差者,应休息、增加营养,以改善全身情况。
2.慢性骨髓炎存在死腔、死骨、异物、硬化骨、硬化瘢痕及窦道者,应行病灶清除术。但死骨摘除等择期性手术,应在炎症已局限(死骨已分离且有足量的新生骨形成)的情况下进行,急性期则应行切开引流术。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二)术前准备
按一般骨科手术前常规处理,但应注意:
1.详细检查并详阅X线片,明确死骨及死腔位置,确定手术切口途径等。
2.术前2~7d开始应用抗生素,用药前应作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3.创伤所致的骨髓炎,手术前应预防破伤风。
4.必要时准备输血。(三)手术方法选择
1.病灶清除术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本方法。
(1)切口长度应以能完全显露死骨及感染骨为度。注意切勿损伤主要神经及血管。
(2)骨膜切开及剥离范围应按病骨及死骨大小和多少而定,不可剥离过多。
(3)彻底切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窦道及瘢痕组织,摘除所有死骨,引流不畅的死腔应予打开,但不可过多切除正常骨质。
(4)如手术未遗留较大或较深的死腔,软组织条件好,可行一期缝合,并在髓腔内上下各放一根有侧孔的塑料管,分别作为冲洗和负压吸引用,术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7~10d,先后拔除冲洗管和引流管。如清除后有较大或较深的死腔遗留或软组织无法修补者,尚应同时进行消灭死腔或修复创面的手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术
适用于病灶清除后残留较大死腔者。应尽量选择邻近肌肉,但应避免采用肢体的主要屈伸肌,所用肌瓣不应过长,张力不宜过大。邻近无肌瓣可取时,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瓣或肌皮瓣移植。
3.松质骨填塞术
在彻底清除病灶后,用髂骨片或其他松质骨填充死腔。此法易招致感染而失败,须慎重采用。一般多使用于局限性骨脓肿病灶清除后,或在病灶清除后局部骨质缺损多不植骨难以支持体重时。
4.含抗生素骨水泥充填术
清除病灶后将含抗生素的骨水泥珠充填,水泥珠可逐个拔出,也可在数月后一并取出后再进行植骨。
5.病骨切除术
身体某些部位(如腓骨中上部、髂骨翼、肋骨、尺骨远端等)的慢性骨髓炎,可将病变部分完全切除。
创面经久不愈,肢体产生严重畸形、已发生癌变、肢体功能已大部丧失者可考虑作截肢术。
1、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多发展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骨髓炎。在急性期要适当治疗。
2、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由于重病长期卧床,尤其在血源性急性发作后。
3、除用抗菌约物控制感染外,应增进营养,必要时输血,手术引流及其他治疗。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医生在线 健康咨询快去问吧】[床第间最实用的十种姿势][腰间盘突出症状及治疗]0我顶!!0我有话说0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