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时间 : 2009-12-02 04:16:10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

,中医 中药 中医药 医药 药膳 食疗 自然疗法 中医美容 唐汉 唐汉网 唐汉中医药网 网上药店 网络药店 医药商务 医药电子商务 中药现代化 中草药 中成药 中药材 保健品 保健食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其病因主要是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彻底,病程迁延所致。随着抗生素的普及,本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为常见病,可引发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单纯型:表现为间歇性流脓,量时多时少,每于感冒后增多,分泌物为黏脓性或黏液性,无臭味,轻度听力下降。

骨疡型:表现为持续性流脓,分泌物为脓性并带有血丝,有臭味,较重的听力下降。

胆脂瘤型: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流脓,分泌物为脓性,有时呈豆腐渣样,奇臭,听力下降明显。

单纯型者,病变局限于黏膜,无骨质破坏,一般无并发症,可药物治疗。骨疡型及胆脂瘤型病变不仅侵及黏膜,还累及鼓膜及骨质,有骨质破坏,常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应考虑手术治疗,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

中医认为,若机体脾气虚弱,湿浊内生,上聚于耳;或肾元亏损,耳窍失养,邪毒滞留于耳,都可导致耳内流脓不止。中医称之为虚证脓耳,即民间所称耳底子、耳疳。您若患有耳底子。需随时观察耳内流脓情况,当疑似骨疡型或胆脂瘤型时,不可继续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中医学根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病人的表现不同分为脾虚湿困和肾元亏损等证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脾虚湿困型,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缠绵日久,与感冒、饮食、劳累等因素有关,轻度听力下降或有耳鸣。全身可有头昏头重,肢体困倦,面色不华,纳呆,大便溏等表现。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鼓膜大穿孔,或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息肉。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中医建议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使用北京司仁堂的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用中成药,功效为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本药有水丸、颗粒剂两种剂型,适用于由脾虚失运,痰湿困耳而致的耳内有胀闷堵塞感,目久不愈,听力下降,耳鸣的患者。全身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乏力,面色不华等症状。舌质淡红,舌体胖,苔白腻,脉细滑或细缓。鼓膜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可抽出积液。

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用药注意事项:

1.由于鼓膜穿孔,致病菌易从外耳道直接侵袭中耳黏膜,从而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流脓日久,突然出现耳痛,脓液量增多且色黄黏稠时,应换服龙胆泻肝丸,并外用滴耳油。

2.单纯型者,流脓时发时止,在间歇期内,耳不流脓时,应保持耳内干燥。不宜使用任伺滴耳药。

3.慎用药粉吹耳。不宜将有颜色的药粉吹入耳内,以免影响医师观察中耳黏膜色泽,贻误诊断。有用氯冰散等药物吹耳者,注意吹药前应先将外耳道内的积脓及残留的药粉清除干净;严禁吹入过多,造成药粉堆积,妨碍引流;鼓膜穿孔较小或引流不畅时,不用吹药。’4.对骨疡型及胆脂瘤型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剧烈的耳痛,头痛,发热和神志异常时,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应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

关键词: 唐汉,中医药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细说慢性化脓性中...”相似的文章

更多>>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

(一)单纯型:乳突 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二)骨疡型: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三)胆脂瘤型: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