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1 18:40:11 来源:qkzz.net
【关键词】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症,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缠绵难愈,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个别还可发展到胃癌前病变甚至胃癌,危及生命健康。近几年来,现代医学的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力障碍、碱性液体反流等有关,然而,事实上,采用抑杀幽门螺杆菌、促胃动力和胃粘膜保护等治疗,也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这是因为慢性胃炎的病因非常复杂,西医药不但缺乏特效的疗法,而且抑杀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或铋剂(较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病人接受此治疗的依从性差。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冀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药学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现代医家采用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本病能显著地改善症状,部分萎缩性胃炎或轻度的癌前病变可获逆转。因此,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是确切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煎炸油腻、高粱厚味之品的大量摄入使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成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目前慢性胃炎湿热证较为多见,据调查,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0.55%。且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hp阳性有高度的相关性,hp感染率以中医的脾胃湿热证型最高。本文仅就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有关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湿热证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 张琳等[1]认为湿与热邪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邪。杨春波等[2]研究发现,209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患者中浅表性胃炎居多,占67.94%。魏可法等[3]临床观察1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发现湿热证者占77.78%。说明湿热证既可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又可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
2湿热证与慢性胃炎胃粘膜像的相关性 陈泽民等[4]报道,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主要表现为溃疡、糜烂、充血、水肿。柴可夫[5]对1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像进行了分析,发现脾胃湿热证的胃粘膜可见红肿、炎性剥脱及粘液斑。韩子岩[6]等认为脾胃湿热证主要见于红斑渗出性、出血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周建中等[7]把“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作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的参考标准。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性炎症脾胃湿热证多见,胃粘膜充血糜烂明显。
3湿热证与hp感染的相关性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