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湿热证的现代研究概况

时间 : 2009-12-01 18:40:11 来源:qkzz.net

[摘要]

慢性胃炎湿热证的现代研究概况推荐到首页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09期1/4页1234

【关键词】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症,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缠绵难愈,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个别还可发展到胃癌前病变甚至胃癌,危及生命健康。近几年来,现代医学的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力障碍、碱性液体反流等有关,然而,事实上,采用抑杀幽门螺杆菌、促胃动力和胃粘膜保护等治疗,也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这是因为慢性胃炎的病因非常复杂,西医药不但缺乏特效的疗法,而且抑杀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或铋剂(较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病人接受此治疗的依从性差。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冀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药学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现代医家采用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本病能显著地改善症状,部分萎缩性胃炎或轻度的癌前病变可获逆转。因此,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是确切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煎炸油腻、高粱厚味之品的大量摄入使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成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目前慢性胃炎湿热证较为多见,据调查,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0.55%。且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hp阳性有高度的相关性,hp感染率以中医的脾胃湿热证型最高。本文仅就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有关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湿热证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  张琳等[1]认为湿与热邪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邪。杨春波等[2]研究发现,209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患者中浅表性胃炎居多,占67.94%。魏可法等[3]临床观察1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发现湿热证者占77.78%。说明湿热证既可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又可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

  2湿热证与慢性胃炎胃粘膜像的相关性  陈泽民等[4]报道,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主要表现为溃疡、糜烂、充血、水肿。柴可夫[5]对1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像进行了分析,发现脾胃湿热证的胃粘膜可见红肿、炎性剥脱及粘液斑。韩子岩[6]等认为脾胃湿热证主要见于红斑渗出性、出血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周建中等[7]把“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作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的参考标准。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性炎症脾胃湿热证多见,胃粘膜充血糜烂明显。

  3湿热证与hp感染的相关性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房静远等[8]认为可把hp作为广义邪气来认识,正气旺盛则可防御、驱除之,反之,hp乘虚而入,并得以长期寄居。徐建国等[9]认为hp感染属“邪气”范畴,在发病中常见气滞、郁热和中虚气滞。危北海等[10]从慢性胃炎的证型演变规律看,肝胃不和是慢性胃炎的早期,肝郁日久阻闭,见血瘀之象,hp的阳性率居中,正气不虚,邪气较盛,出现脾胃湿热交争,hp的阳性率最高,病久见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正气已虚,邪亦不盛,hp的阳性率低,胃络瘀血型是邪气滞留,正不胜邪,hp的阳性率仅次于脾胃湿热型,因此中医辨证分型与hp阳性有高度的相关性,按照hp阳性率的高低,排列次序大致是脾胃湿热型(12例,阳性率91.6%)>胃络瘀血型(64例,阳性率83.35%)>肝胃不和型(25例,阳性率91.6%)>脾胃虚弱型(50例,阳性率48.10%)>胃阴不足型(9例,33.3%)。张琳等[1]依据中医三因致病原理,将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型),脾胃湿热兼血瘀型(型),脾虚湿盛、寒凝血瘀型(型)。hp阳性检出率以型最高为78.4%,型次之为63.6%,型偏低为56.7%,型与型差异显著(p<0.01)。王长洪等[11]对舌苔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hp阳性患者中,黄苔者最多,达81.9%,中医证型中湿热型的hp阳性率最高,达93.9%。由此可见,hp阳性以实证、热证为主,虚证、寒证较少,hp感染率以中医的脾胃湿热证型最高。说明湿热证与hp感染密切相关。1/4页1234评论(0篇)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慢性胃炎湿热证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慢性胃炎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胃酸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而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空腹常无酸,Burhol用加大组胺法观察47例浅表性胃炎的最大胃分泌量平均为17.4mmol,46例萎缩性胃炎平均为5.6mmol,正常对照44人平均为19.8...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