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例抢救体会 2006年第3卷第11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时间 : 2009-12-01 11:09:00 来源:www.39kf.com

[摘要]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例抢救体会属于2006年第3卷第11期栏目,主要讲述了[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3年1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产后出血并发DIC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产后出血并发DIC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1例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成功抢救9例,2例抢救后因并发

[关键词]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极分娩总临床易发现,一旦病因解除,DIC的病情得以减轻,因此,产科DIC的病死率较其他因素所致DIC的病死率明显降低[3]。现对我院1993年1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3年1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7824例,其中11例发生产后出血并发DIC,占分娩总数的0.14%。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

1.2诱发因素11例患者均有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妊娠高血压疾病(重症)2例,胎盘早剥3例,

1.3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表现为产后出血,且不凝,出血量1800~4600ml,平均2600ml,其中6例患者产前即有阴道流血,6例剖宫产术中血不凝,8例见肉眼血尿,7例患者皮下淤血,6例患者有伤口及针眼渗血,11例患者均出现重度贫血,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9例抢救成功,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1.4诊断依据本组病例参照1999年我国第6届血栓止血会议的标准,对诊断DIC要求下列3项以上异常:(1)血小板降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2)血浆纤维蛋白质<1.5g/L或下降;(3)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3P)试验:阳性;(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APTT延长10s以上或缩短5s以上;(5)纤维酶原减低。

2.1治疗情况11例患者血小板均少于100×109/L,其中(40~80)×109/L5例,(20~40)×109/L3例,<20×109/L2例,86×109/L1例;11例纤维蛋白原均低于1.5g/L,其中0.5~1.0g/L有3例,有1例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11例APTT均较正常延长3s以上,有1例达80s以上,3P试验因我院设备条件有限未能检测。

2.2治疗与转归11例患者均输血液制品,10例患者输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1例患者输新鲜全血与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5例患者输纤维蛋白原,未使用肝素,7例切除子宫,4例保留子宫,11例抢救成功9例,其中4例用药30min左右出现凝血块,1h后出血减少,血压回升,尿量增加,病情回转,5例用药1h后症状好转,2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DIC发生后4~6h死亡。围产儿结局,死胎3例(因胎盘早剥死亡)。

产后出血首发DIC的病情能否有效控制、抢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科病因的去除,故临床上对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妊高征、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羊水栓塞、宫缩乏力等,应高度重视,及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去除病因,果断切除子宫,积极补充凝血因子,慎重使用肝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1识别临床表现,早期诊断DIC是提高治疗率的前提产科DIC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注射部位、子宫出血不止,或凝血块较软,甚至发生血尿、咯血、呕血等,伤口渗血不止。结合病史,有DIC的高危因素,产后出现大量出血不凝,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以做出本病的诊断。本组全部病例均有引起产后出血的诱因,我院对

3.2及时去除病因果断切除子宫治疗原发病是终止DIC过程最关键的措施,如出现阴道流血不止,输血输液无效,应果断切除子宫,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4]。切除子宫能彻底处理阴道流血,也能阻断促凝物质流入母体血液循环,且使子宫开放血窦闭合,达到止血的目的。本组中6例在输血、输液下切除子宫,抢救成功,1例子宫切除,但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3.3补充凝血因子产科DIC多为急性失血所致,病情发展迅速,高凝期往往不明显而迅速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由于大量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被消耗或降解,因此,消耗性低凝期是补充凝血因子的最佳时机[5]。可以选择新鲜全血、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血沉淀、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含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因此,在血液不凝阶段补充凝血因子至关重要。此外,血小板的输注非常重要,我院1例输注血小板抢救成功。

3.4肝素的应用在DIC时,为了防止血小板及各

3.5血管重要脏器的保护及时防止多器官衰竭DIC晚期患者必导致多脏器功能的损害,两

因此,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必须做好围生期保健,建立高危门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严密监测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如发生产后出血,及时积极处理,密切观察,如出现DIC临床表现,应及早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失去抢救时机,必要时果断子宫切除,可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224-227.

2董绍英.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4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25(1):38-39.

3张志诚.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32-535.

4董玲.产科DIC致孕产妇死亡31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1,16(3):174.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6-817.

作者单位:430050湖北武汉,武汉市第五医院妇产科

  (编辑:乔雨)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相似的文章

更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

实验室检查 (1)反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的试验:①血小板计数:本病中由于血小板大量消耗形成微血栓,故血小板计数减少,②凝血时间: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凝血时间常缩短在5min以内,甚...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