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面部粟粒性狼疮

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时间 : 2009-12-01 12:26:19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1期第31卷临床经验

作者:辛林林李承明李文飞

单位:250014济南,千佛山医院皮肤科

  我们自1992~1995年采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1例患者均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为LMDF。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5~53岁,平均32岁;病程分别为2~3个月14

附表21例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经泼尼松治疗后各时期疗效

时间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复发面部瘢痕3个月12(57.1)4(19.1)2(9.5)3(14.3)006个月14(66.7)2(9.5)3(14.3)2(9.5)1(4.8)09个月14(66.7)3(14.3)2(9.5)2(9.5)1(4.8)2(9.5)12个月17(81.0)2(9.5)2(9.5)02(9.5)3(14.3)

  括号内为百分比例,4~5个月3例,12个月以上4例,平均5个月。有高血压溃疡病患者不采用本法。

  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并停用其它内服及外用药物。服药方法为泼尼松20mg/d共2周;10mg/d共2周;5mg/d共12周,最后停药,随访。

  三、疗效判断标准及结果

  所有患者均分别于开始治疗后第3、6、9、12个月时进行疗效、复发及皮疹愈后留瘢痕情况判断。疗效标准: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显效为皮损消退>60%;有效为皮损消退30%~59%;无效为皮损消退?%;复发为治愈后又出现新的皮疹;面部瘢痕为皮疹愈后留有色素性萎缩性瘢痕。

  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各时期疗效、复发情况及面部留瘢痕结果见附表。各不同病程在不同时期疗效:病程在2~3个月的14例,治疗至第3个月时,痊愈12例,显效2例;至第6个月时,14例均痊愈。病程在4~5个月的3例,至第3、6、9个月时,均为显效2例,有效1例;至第12个月时,痊愈2例,有效1例。病程在12个月以上的4例;至第3个月时,有效1例,无效3例;第6个月时,有效2例,无效2例;第9个月时,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2例;第12个时,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例。面部留有明显瘢痕的3例,病程均在12个月以上。

  四、小结

  LMDF病因不明,可能是机体对某种感染因素的一种免疫反应。采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该病,可抑制这一反应。我们的体会:①治疗的起始剂量每日20mg,能有效且较快地控制病情,泼尼松逐渐减量及最后以每日5mg维持12周,对进一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起重要作用。②该疗法疗效与病程有关,病程短疗效较高,病程长疗效较差,如本组病例中,病程在2~3个月的14例,至第6个月时均获痊愈,而同期病程在4~5个月及12个月以上的7例,无1例痊愈。该疗法除个别患者体重稍增加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早期LMDF的有效方法之一。对病程较长者,加大用药剂量或与其它药物联用,能否提高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收稿:1997-01-14修回:1997-05-14)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面部粟粒性狼疮疾病

病理检查:表皮可见棘细胞空泡变性,基底细胞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有典型的结核结构,周围是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中央是干酪样坏死,浸润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变性或消失,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