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膜迷路积水

膜迷路积水

时间 : 2009-12-01 23:50:23 来源:baike.soso.com

[摘要]

腾讯旗下知识百科,提供百科服务/知识搜索服务。

由于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原因复杂,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一)迷路炎:有化脓性中耳炎存在(二)耳药物性中毒:有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史,耳药物中毒多累及双耳,眩晕多为不隐藏,少呈旋转性,且无反复发作的特点。前庭功能多双侧或一侧显著减退或消失。多伴听力减退耳鸣。(三)前庭神经元炎:多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可能是前庭神经元遭受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以突发性眩晕和自发性眼震伴恶心、呕吐为特征,无耳鸣和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长。眩晕多为摇摆不稳感,亦可呈旋转性,有自然缓解倾向。前庭功能检查明显减退,愈后极少复发。(四)听神经瘤:眩晕较轻,为逐渐发生,少有旋转性,常于起病时患侧听力下降及耳鸣,逐渐发展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但亦有出现突发性耳聋者。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病程进展中可出现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功能障碍。岩部X线摄片及CT扫描可见内听道扩大及肿物。及脊液中蛋白含量多有增加。(五)位置性眩晕:眩晕发作与特定头位有关,无耳鸣、耳聋,可同时出现位置性眼震。位置性眼震可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两型。检查时,周围性位置性眼震表现有潜伏期,多属水平旋转性,在短时间内经过几次位置性检查,眼震方向不变,但很快消失或减轻,即属疲劳性。周围性中有一种预后良好而能自愈者,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病因不明,有认为可能是前庭终末器病变,耳石脱落沉积于后半规管壶腹嵴上,由于重力牵引,在特定头位上可诱发眩晕及眼震。中枢性的特点是在特定头位时眼震立刻出现,无眼震潜伏期,反复试验反复出现眼震而无疲劳现象,眼震可为垂直性,方向可改变。(六)突发性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突然发生、以听力突然减退或丧失为主要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聋。多伴耳鸣,有的可有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听力可自行恢复或部分恢复。(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为椎动脉受压所致,如颈椎骨质增生,或因支配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痉挛性缺血。临床表现为在转头或仰头、低头或体位改变时。突发短暂眩晕,多为旋转感或摇摆不稳感,可先有视物模糊、复现或黑蒙,有时出现自发性眼震、耳鸣、耳聋、且多可出现位置性眼震,X线颈椎摄片常有骨质改变。(八)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脏并动脉硬化等均可引起眩晕,但均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九)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称延髓背外侧症候群,眩晕较重,同侧软腭、咽饥喉肌麻痹、咽下困难及语言困难等。(十)Hunt综合症常伴有轻度眩晕、耳鸣及听力障碍,并有剧烈耳痛。耳部皮肤带状疱疹和面瘫有助于鉴别。膜迷路积水的并发症编辑本段病程较长者,则有内耳感受器和基底膜等退化,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前庭功能永久减退。病变重者虽一、二次的眩晕发作,亦可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膜迷路积水疾病的治疗编辑本段(一)前庭功能检查:临床上不易看到眩晕发作的高潮,因来就诊时,症状、体征多已减轻或消失,如遇发作期,可查见强弱不等的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自发性眼震,快相多向健侧,但随病变的强弱,眼震方向可有改变,有时在某种头位可加重。昂白(Romberg)试验示倾倒与眼震方向相反。前庭功能检查于反复发作后患侧前庭功能可能减退,亦可能表现正常或过敏。(二)听力检查:患侧常为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听力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屡发后高频听力也随之下降,晚期则高频听力下降明显;重振(recruitment)现象常是本病特点之一,即患耳响度的增加较声级的增加为快。(三)甘油试验:禁食2小时后,每公斤体重给予50%的甘油3ml,一次服下,服药前及服药后每小时做纯音测听1次,如为梅尼尔埃病,2~3小时后常可出现听力提高15dB以上,为阳性,同时其他症状也随之暂时改善。阳性有诊断意义,但阴性不排除本玻(四)耳蜗电图检查:-SP/AP比值>40%有临床意义。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膜迷路积水 ”相似的文章

更多>>

膜迷路积水疾病

(一)前庭功能检查:临床上不易看到眩晕发作的高潮,因来就诊时,症状,体征多已减轻或消失,如遇发作期,可查见强弱不等的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自发性眼震,快相多向健侧,但随病变的强弱,眼震方向可有改变,有时在某...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