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脑动静脉畸形

27.htm

时间 : 2009-12-01 05:04:39 来源:www.periodicals.net.cn

[摘要]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及术后出血原因探讨

凌 锋 白 彬 刘树山 李 萌

  血管内的介入治疗作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栓塞术中、术后有时可发生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其致死或致残率高,应引起极大重视。我们自1989~1995年共用IBCA或NBCA栓塞脑AVM300例,其中1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14例,死亡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41岁,平均26岁。栓塞前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例,癫痫或伴有肢体功能障碍7例,严重头痛2例。血管造影显示病变位于顶枕部6例,底节3例,额顶部4例,胼胝体1例。畸形团1.5~4.5cm者3例,>5cm者11例,大部分畸形血管团为多支供血,Spezler分级除2例为2分外,其余均在3分以上,6例伴有静脉结构异常,3例伴有动脉瘤。
  栓塞情况:14例病人全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Magic微导管超选择性进入畸形血管团,栓塞剂为IBCA或NBCA与碘苯酯的混合剂。一次栓塞面积达70%以上者10例。50%或以下者4例,栓塞后立即发生出血者8例,24小时以上者3例,其余则为3~19小时。出血后立即昏迷过8例,先偏瘫继而昏迷者5例,单纯偏瘫者1例。10例发生畸形血管团周团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室内出血1例。出血后行手术治疗9例,主要是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团切除,保守治疗4例,脑室引流1例。
  结果:14例中6例完全治愈,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障碍,3例遗有轻度单肢瘫,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2 讨 论
  栓塞疗法是近20年来发展治疗脑AVM的新技术,可以使10%~17%的许多脑AVM不开颅即获治愈,也可以为许多以前无法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的AVM,减少体积,创造再手术和放疗的机会。但栓塞后出血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死亡率的主要病因。Samson等报告栓塞术中出血的并发症为3%~5%,Purdy报告为11%分析每例出血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 对于较大体积的AVM一次栓塞体积过大 本组有10例一次栓塞体积均超过70%,其中一半病人的AVM>6cm。当大面积闭塞畸形血管团后,巨大的AVM内及正常脑的血液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Bayjer应用正电子发射扫描及多普勒超声测量栓塞或手术前后脑AVM的血流情况。提示栓塞后AVM周围的脑局部血流可以提高3~5倍,由于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失调,脑组织不仅恢复血运而且还充血。血管造影的表现为偷流完全改善,甚至可以出现逆流,如本组其中一例颈内动脉造影逆行充盈椎基底动脉,AVM内的A-V循环时间也都延长了1~4秒,尤其是当NBCA胶未能充填整个血管畸形团内时,主要供血动脉阻断,部分畸形团被填塞,动静脉循环时间明显延长,此时畸形血管团内的血流方向也在发生变化,血液处于重分布状态,原先少受冲击的部分此时首当其冲,此时既便是行全身硝普钠降压,脑血管受血流的冲击仍然很大,即使轻微的血压变化,也会使其破裂出血。本组这类出血原因有3例。
2.2 在同一条血管内反复插管栓塞 当血管畸形有多支供血时,导管通过其中一支到达畸形团内注射栓塞剂,一般都保持该供血动脉主干的通畅,以利于再次通过此支插管栓塞。若连续在同一支内反复栓塞,可能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同一支供应的畸形团内血液动力学变化显著。二是反复插管可能导致该供血动脉主干痉挛,加之胶在同一区域内弥散,有可能粘住导管,拔管时牵拉出血。本组这样情况有2例。
2.3 栓塞后未能很好地全身降低血压 尤其是大面积栓塞后最易发生NPPB(正常脑灌注压突破),若不能在72小时内有效地降低血压,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极易发生出血。本组一例栓塞面积达70%,虽然也用硝普钠降压,但患者极烦躁,不断地躁动不安,致使血压不能维持稳定,忽高忽低,一夜间的硝普钠用量已达350mg,12小时后CT扫描,未见出血及异常,考虑硝普钠用量过大,暂停使用,1小时后病人突然发生出血,偏瘫,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残余畸形,病人得以恢复,遗有左上肢中度瘫痪。一例则是没有降压,栓塞后24小时发生局部血肿,急诊手术后完全恢复正常。此后我们特别强调降压处理,尤其是在栓塞前即已将血压降低2.61~4kPa(20~30mmHg),这样栓塞后血压波动不大,病人不易发生头痛,插管时也不易发生血管痉挛。
2.4 “薄弱部分”出血 栓塞畸形血管团时,首先应超选择性进入“薄弱部分”,如伴有动脉瘤的畸形团,先将这部分栓塞后,可有效地防止再出血。反之,则可能因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使这部分立即出血。本组2例即如此。一例是左侧底节区AVM,二次栓塞均为畸形团的外侧部,遗留部分为深部AVM并伴有小动脉瘤,栓塞后发生血肿,一次清除后病人清醒,但病人肼功能异常,凝血机制障碍,反复发生血肿,最终导致脑干衰竭,6周后死亡。一例为一机器故障所致,在注胶过程中,胶先弥散到畸形团远端,然后逐渐向近端汇聚,尚未到达动脉瘤时,机器突然跳闸停机,胶未栓塞到动脉瘤即被迫拔管,结果为该畸形团入路未闭全,出路已堵,近端又有动脉瘤,故立即出血。因病变位于深部脑干附近,未手术,仅行脑室引流,最终仍死于脑疝。由此看来,脑AVM伴有动脉瘤的出血后预后最差(本组死亡的2例均为“薄弱部分”出血)。
2.5 带孔球囊导管撑破血管 1988年前Magic导管尚未问世,我们均使用带孔球囊微导管及“水葫芦”传送系统,这种导管不能进入畸形血管团内,否则在带孔球囊膨胀的瞬间可能撑破血管。本组有3例为球囊导管撑破血管出血。Jafar等也报告有带孔球囊导管撑破导管血管的病例。
2.6 栓塞过程中的机器故障 当栓塞面积过大时,往往胶的聚合体可滞留在主要引流静脉内,若没有完全闭塞AVM,出现去路已阻,来路未断的局面,则可能发生血肿。本组例5则是一次栓塞了80%,部分胶栓塞住主要引流静脉蝶顶窦,剩余20%仍有供血,故而发生出血。一例则是一次栓塞95%,大脑前动脉的供血及引流均消失,但大脑后动脉的后胼周支有少量供血,却没有引流静脉,可能是引起出血的原因。另外,Spetzler测定的结果提示,小的AVM的供血动脉与平均血压的压力差为0.86kPa(6.5mmHg),而大AVM的则为5.33kPa(40mmHg),说明小的AVM中供血动脉压力明显高于大AVM的供血动脉。这也是易出血的原因之一。对这种小的AVM更要求能一次栓塞完全,所以当注射低浓度的胶时,特别需要缓慢推注,即使有部分小滴溢到静脉端,也让其冲走而不滞留,使胶主要聚集在畸形团内,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消灭畸形团而防止再出血的危险。
2.7 预防 一旦发生出血,有一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队伍十分重要,包括介入放射医生娴熟的导管技术,麻醉医生对生命体征的控制,神经外科医生的显微外科技巧及抢救能力。在栓塞过程中,当病人突然抽搐或高呼头痛,继而意识不清,首先要考虑是出血,应立即中和肝素,拔除导管做急诊CT检查。针对CT的结果做进一步的处理。如果是局部血肿,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应立即手术清除并作畸形血管团切除。畸形血管团切除不彻底,则很容易再次发生血肿或不易止血。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采取继续全身降低血压防止NPPB,行脑室引流降低颅压,一般均能有较好的疗效。积极而有效的抢救,可以使大部分病人(64.2%)获得痊愈或好转。本组4例死亡者有2例是发生在外地会诊时。(原载《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年第11卷增刊)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27.htm”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脑动静脉畸形疾病

腰椎穿刺出血前脑脊液多无明显改变,出血后颅内压力多在1.92~3.84kPa之间,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1.颅内平片 多数病人无阳性发现,10%~20%病例可见病变钙化,20%~30%的钙化为线状,环状,斑...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